德水观澜 | 加装电梯补贴续航,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张文忠

日前,修改后的《德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正式公布,有效期5年。其中,群众最为关注的每部电梯补贴10万元的政策将继续执行,将为更多老旧小区居民解决上下楼难题提供有力支持。

加装电梯补贴的“续航”具有撬动多重效益的杠杆作用。从直接效应看,每部电梯10万元的补贴降低了居民自筹资金压力,提高了加装意愿;从间接效应看,加装电梯工程带动了电梯制造、安装、维修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从长远效应看,住宅功能提升促进了老旧小区资产保值增值,优化了城市空间品质。尤为可贵的是,加装电梯过程往往成为社区居民民主协商、共建共治的实践课堂,无形中增进了居民之间的团结。这种多维联动、增值放大效应,正是公共资金使用的理想状态。

财政补贴的持续供给为加装电梯工作注入了更持久的动力,这一惠民政策真正让群众受益,还需要多下些“绣花功夫”。从各地实践来看,加装电梯工作推进到中后期,难免会遇到审批流程有待优化、居民意见需要耐心协调、后续管理机制尚需完善等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政策执行中多一些细致与灵活,把好事办得更稳妥。

要优化审批流程,打通痛点堵点。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明确各部门权责,整合审批事项,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模式,避免群众“多头跑、反复等”。开发线上申报系统,实现材料提交、进度查询全程网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探索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容缺受理”机制,避免“好事多磨”消耗群众期待。

要共商共治,凝聚合力。实际推进中,低楼层与高楼层、年轻家庭与老年家庭的诉求往往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搭建畅通的协商平台,通过民主议事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既要找到最大公约数,平衡不同群体利益,也要把政策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让居民心里敞亮,真正认同加装电梯这件事。

要完善后续维保,护航长远。建立“谁受益、谁负责”的管理机制,通过业主自筹、物业代管、专业公司运维等方式,明确维护责任与资金来源。同时,可将电梯维护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与居民满意度调查,让电梯不仅装得上,更能用得好、用得久,真正成为居民放心的“代步工具”。

实践证明,民生投入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我们期待,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幸福梯”拔地而起,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宁津县鹏达集团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