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莫让“阴阳菜单”砸了文旅招牌


□吴蓓蓓

近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一餐厅的“阴阳菜单” 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网友反映,相同的一盘羊肉,该餐厅卖给本地人198元,外地游客购买却需支付298元,价格相差百元。这一行为不仅严重伤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对当地旅游市场和城市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公平交易是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时,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而 “阴阳菜单”显然是对这一规定的公然违背。商家利用游客对当地市场行情的不了解,进行价格欺诈,既践踏了市场公平交易的底线,更对旅游市场的健康生态造成破坏性冲击。

这种“内外有别”的定价策略,短期内或可牟取暴利,长远看无异于饮鸩止渴。旅游市场中,游客口碑至关重要。一次不愉快的消费经历,经社交媒体发酵,足以令潜在游客望而却步。此前,一些旅游胜地就因宰客现象频发,导致游客锐减,经济遭受重创。一个城市若想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珍视每位游客的体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遗憾的是,“阴阳菜单”并非个例。这类现象折射出部分商家的短视思维——只顾眼前利益,却忽视了诚信经营才是立足之本。同时,也暴露出市场监管的漏洞:为何“阴阳菜单”屡禁不止?是日常监管缺位,还是处罚力度不够、威慑不足?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事发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餐厅作出警告及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这种积极态度值得肯定。但治理“阴阳菜单”不能仅靠事后处罚,更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餐饮行业价格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价格行为。另一方面,要提高违法成本,对存在价格欺诈行为的商家,除经济处罚外,还可采取信用惩戒等措施,将其列入行业黑名单。同时,还应畅通投诉渠道,简化游客维权流程,让游客在遭遇价格不公时,能及时便捷地维护自身权益,切实感受到市场监管的温度与力度。

当下文旅产业竞争白热化,城市旅游形象塑造至关重要。一张“阴阳菜单”,伤害的远不止游客钱包,更是整座城市的声誉。唯有坚守公平公正,以优质服务和健康市场环境吸引游客,旅游经济方能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临邑县临南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