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以下简称“首儿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医心护航·青苗计划”德州日报社专场活动举行。活动现场,首儿所新生儿专业副主任医师张迪、首儿所儿童呼吸内科专业副主任医师张奕分别以儿童常见家庭意外伤害与急救、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家庭防护为主题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并现场答疑、开展诊疗服务。
活动开始前,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与德州日报社双方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一致表示,将以儿科医疗协作、健康服务基层为宗旨,携手推动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在德州落地生根。双方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通过德州日报传播平台将首儿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专家的高端诊疗技术及首儿所与德州市妇幼保健院的科学合作机制推广好、宣传好,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持续的健康服务样板。
首儿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自5月22日启动“医心护航·青苗计划”基层巡诊活动以来,已经先后走进陵城、夏津、庆云、宁津等多个县区,以及市城市管理局、德百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为1200多名市民带来了专业的医疗服务。
时间回溯至今年2月23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正式揭牌成立;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团队入驻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标志着德州娃家门口享北京专家诊疗成为现实。该中心聚焦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症的救治,从早产儿精细化管理到儿童发育行为早期干预,从呼吸疾病规范化诊疗到中医特色调理,每一项服务都与首都儿科研究所保持技术同步、标准统一。
数据显示,首儿所专家团队入驻后,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相关专业的门急诊人次、手术量等同比增长显著。截至7月末,首儿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成功救治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疑难危重症患者450例,手术量同比增长110%。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入驻带来的不仅仅是患者人数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市妇幼保健院医疗团队技术水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医疗水平的跃升,并非简单的资源输入,而是通过系统化的带教模式实现长效提升。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团队推行“技术平移+理念重构”工作模式,通过每日晨交班病例讨论、高难度手术全流程拆解、多学科诊疗(MDT)机制建设三大支点,让本地医生受益匪浅。这在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医生潘小娇的“成长手记”中得到了印证:厚厚的笔记本已写满大半本,从观摩专家示范查房时的诊疗要点,到参与儿童哮喘业务学习时的阶梯式诊疗方案,每一页都承载着她的成长轨迹。
这种提升,更吸引了外地患者慕名而来。河北的新生儿洋洋(化名)出生后不久便被确诊为先天性食道闭锁,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先天性疾病。首儿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外科专业主任医师冯翠竹接诊后,带领团队成功为洋洋实施了食管闭锁矫治手术。据统计,该中心成立后,河北、山西、四川等省外前来就诊患者增幅超88%。
“通过与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合作,强化我院儿童疾病救治能力,完善儿童医疗服务网络,让更多德州及周边地区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晓慧说。
专家定期基层巡诊化解“看病难”,外省市患者增长彰显区域影响力。“首都儿科研究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既提升了德州本地的儿科诊疗水平,又为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孔祥勇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陈锟 路龙帅 通讯员|季冬 编辑|陈锟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