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禹城“金秋送岗 职引未来”招聘会在德百购物广场举行,全市82家企业携621个岗位现场纳贤。此次招聘会呈现出鲜明的“技术导向”特征——技术类人才需求占比超六成,折射出禹城产业升级进程中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迫切渴求。
下午3时许,招聘会现场已人头攒动。求职者手持简历穿梭于展位间,或驻足细看企业展板,或与招聘人员深入交流;企业招聘人员则忙着递发资料、解答疑问,互动氛围热烈。“我刚毕业,想找机械设计相关工作,现场投了4份简历,已经有企业热情地抛出了‘橄榄枝’。”22岁的王晓宇是轮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计划返乡发展,他认为面对面沟通大大降低了求职成本,效率更高。
各企业展位的岗位需求表上,技术类岗位信息格外醒目。“我们这次计划招聘100多人,其中技术岗占比达60%,既有机械设计工程师这类需专业知识储备的岗位,也有电焊工、造型工等技术工种空缺,均为公司核心岗位。”通裕重工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专员李文志介绍,企业意在招揽技术骨干充实队伍。在他身旁的展板上,除薪资与“五险一金”外,免费查体、高温补贴、车补、餐补、班车接送、节日福利等“软福利” 一一列明,吸引不少求职者驻足咨询。
不止通裕重工,山东国晶新材料、禹王集团、道普安等企业的技术岗需求同样旺盛。山东国晶新材料此次重点招聘研发工程师、采购工程师,企业招聘负责人杨女士坦言:“新材料产业技术迭代快,缺了过硬技术人才,很难跟上产品升级的节奏,但这类人才不好招。”以研发工程师岗位为例,要求211或985院校硕士及以上学历,且需材料、物理、化学、冶金等相关专业背景。为了吸引人才,企业开出月薪1万元起的待遇,还承诺提供免费技能进阶培训,“只要能攻克研发难题,晋升通道随时开放。”
“技术岗走俏,背后是禹城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禹城市人社局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坚介绍,近年来,禹城大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升级,从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型的过程中,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整体用工需求呈现“操作技工为主、新兴复合型岗位紧缺”的态势。此次招聘会621个岗位中,技术岗占比超六成,涵盖机械设计、电气自动化、材料工程、材料化学等专业,这类岗位学历要求高、专业性强,薪酬水平也更为可观。截至招聘会结束,共收集简历681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16人。
此次招聘会还创新开展“校园引才大使”宣传活动,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向30余名大一新生详细介绍了禹城人才政策、产业优势与发展机遇,助力学子深入了解家乡,当好家乡“代言人”。刚考入山东农业大学的禹城一中毕业生李慧健,通过活动全面掌握了禹城三大主导产业及人才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等政策,“我会把这些信息分享给同学,欢迎更多人来禹城就业生活。”
“我们将通过精准跟进人才服务、深化企业需求对接,持续强化人才引进与服务。同时,呼吁各企事业单位用心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以‘薪’动人、以情留人,为禹城发展聚智赋能。”禹城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红霞说。
✦
•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榕 通讯员|张伟靖 姜雪洁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