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庆杰长篇小说《白光》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在禹城举行

8月28日,邢庆杰长篇小说《白光》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在禹城举行。来自北京、济南、安徽、德州等地的专家学者、作家代表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共35人齐聚禹城,共同探讨这部以抗战英雄为原型、融合历史真实与文学创新的重要作品。

邢庆杰是德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其作品《白光》一书以抗日战争时期齐河、禹城一带抗日英雄白光的真实事迹为蓝本,通过文学形式再现鲁西北抗日英雄的峥嵘岁月,塑造了“特等人民功臣”“神八路”的鲜明文学形象。作为山东省“齐鲁文艺高峰计划”的重要成果,该作品先后入选山东省作协“2019年文学精品扶持项目”和德州市委宣传部重点扶持项目,首发于《中国作家》2025年第3期,并被《海外文摘》同年第7期全文转载,作家出版社于今年7月推出单行本。

“原以为白光是虚构人物,后通过查阅史料发现其真实存在,是一位值得用文学作品重新发掘的人民英雄。”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马兵说,该小说采用说书人的叙述口吻,以全知视角娓娓道来,具有民间说书式的传奇性。在描写白光亲自参与的战事时,采用内聚焦方式,聚焦于白光自身的感知。整体叙事既有鸟瞰式的宏观视角,又能精细化呈现人物内心的焦灼与成长经验。

“《白光》的创作某种意义上是提供一种发掘地方历史、文化的范本式创作。给我们的启发还是蛮大的,比如,怎么在虚实之间、讲好故事的同时,又能把当地民风、民俗、文化、历史等方面完美的呈现出来,我觉得《白光》这部作品是成功的。”《中国作家》文学版编辑、副编审陆源说。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禹城人,一位写作者,我感觉自己有义务写下白光这个传奇人物,并通过他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让英雄的精神薪火相传。”邢庆杰介绍,《白光》的创作,起缘于齐禹抗战纪念馆的开馆仪式。在泛黄的史料与讲解员的口述中,他了解到,一个鲁西北平原上的普通农民,从为亲人报仇的“孙大胆”,成长为令敌寇闻风丧胆的武工队长,最终成为“孤胆英雄”、“人民功臣”。他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诠释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当一个庄稼汉拿起枪,当千万个这样的普通人站出来,民族的脊梁便在硝烟中挺立起来。

为了还原这段历史,邢庆杰翻阅了大量的史料,并到白光的老家进行走访,听知情老人讲述他所认识的白光;并获得白光前辈的女儿白建亭写的回忆录《我的父亲白光》。“在创作中,我始终在思考:如何让英雄走下神坛,又不失内在的精神高度?”邢庆杰说,白光本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会为亲人的遇难而痛哭,会为恋人的安危而揪心,甚至会在第一次杀人后彻夜难眠。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总能做出最坚定、正确的选择。基于这种创作思路,在小说的开端部分,用大量笔墨描写了他的日常生活,写他在坟地打柴,写他与莽蛇搏斗,写他在雪地上追赶兔子……让英雄的成长故事从乡土叙事逐渐向抗战传奇延伸,让白光这个人物在自然的个人境遇里完成华丽转身。

“该作品以禹城籍抗日英雄白光为原型,生动塑造了一位‘特等人民功臣’‘神八路’的文学形象,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英雄精神,意义深远,必将推动禹城红色文化传播走向更广、影响更深,进一步提升禹城红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禹城市委副书记高超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庞占英 编辑|李榕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