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洒落,书声琅琅,又是一年教师节。在这个致敬耕耘与奉献的日子里,我们走进教育一线的闪光角落,聆听两位教师以爱与智慧浇灌梦想的故事,感受两所集体以情怀与创新托举未来的力量。他们平凡却非凡,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师者”二字的千钧重量;他们静默却响亮,以教育的微光汇聚成时代进步的星河。此刻,让我们一同展开这幅关于使命、成长与希望的画卷。
天衢新区表现突出集体:
德州一中附属中学
校长陈同富
回顾一路走来的成长与蜕变,多年来,一中附中始终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勤勉、包容、睿智、博爱”的附中精神,在探索中前行、在实干中成长。自2023年起,学校中考录取人数稳步增长;2025年中考更是取得历史性突破,比肩主城区名校。尤其让我们感动的是,二级部的农村孩子表现出巨大潜力,用实力印证了新区教育的公平。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借助与德州一中的联合办学平台,通过提前介入、联合培养等机制,部分学生进入一中自招班,社会认可度和家长满意度持续提升。这些成绩,离不开党工委、管委会和教体部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信任。
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一中的合作办学,在管理、教研、师资交流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分层教学和精准育人机制。我们也正积极构建“小初高”贯通培养体系,努力打造“培优有特色、贯通有实效”的教育生态。2026年中考在即,我们已经全面启动专项教学与备考工作,力求让更多孩子高效复习、自信应考。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坚守。我们愿始终以育人初心面对每一个孩子,用课堂提质和德育创新去点亮他们的未来。也期待与所有教育同仁一道,继续并肩努力,把教育的根基扎得更稳、把育人的质量提得更高,让每一个孩子在天衢新区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光芒。
天衢新区表现突出集体:
德开小学
校长曹爱芹
古运河畔,董子台下,厚德载物,继往开来,德开小学诞生于斯。学校目前分为嘉诚和明德两个校区,以“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立德树人,德开花开”为理念,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打造“四引五争五创”特色品牌,遵循本性、本心,立德树人,静待花开。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属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孩子也就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意义。”德开小学校长曹爱芹说,学校结合校情总结出“五美”育人的框架:以德育为引领、智育作支撑、美育与体育为载体、劳动教育为补充,深度融合创设“五美少年”与“五美之星”学生评价体系和“五美班级”和“最美班级”班级评价体系,最终指向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着力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成立德开花开名师工作室。同时,学校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立以德开小学为龙头,以成员校为主体的结对帮扶、协作共进、资源共享的教研机制——德开联研共同体,采用“124”发展模式,即“一个核心、两个重点、四个着力点”,建立多维度立体化教师培养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同时,构建“德之源”课程体系,创新作业改革,减负增效;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智教慧学”新生态;德育课程获教育部“示范作品奖”。教体部组织的对标争先、教研员蹲点驻校指导、“联片教研”送课、小初学段贯通培养、素养试点校提升等活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已培养市级教学能手16人,获教学成果奖30余项。学校创新推行“五美少年”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刘润泽同学,成为新区基础教育史上首位“国家一级运动员”。
区表现突出教育工作者:
同济中学教师魏淑华
从教26年来,德州市同济中学数学教师魏淑华始终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把爱的阳光洒向她的事业,洒向她的学生。魏淑华说,这26年来,领导的信任、器重,学生的尊敬、爱戴,家长的寄托和感谢,都令她欣慰无比,不断奋进,促使她在这三尺讲台边,勤奋踏实地工作,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作为一名干部,又是一线教师、班主任,魏淑华教学任务重,但她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研究教材,探究教法,善于以学定教。魏淑华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引领竞争合作氛围。她提出“有序学习”“实效学习”,严格要求学生重视预习-听讲-回顾-解惑-整理-作业-改错等环节,做到学习过程有序,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法有效。魏淑华所教班级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魏淑华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方法,历届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班级管理方面,魏淑华倡导:力争让班级在各种制度措施的约束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一种“个性张扬,自我管理,相互合作,竞争有序”的班级风貌。事实证明,她所管理班级也一直在朝着这个预期目标健康发展。魏淑华还特别重视与家长和老师们的交流,引领家长们参与班级管理,支持班级建设,构建教学共同体;向老师们寻求治班良方,参与班级经营,发挥合力,既保证了班级的良好运营,又营造了优秀的班级学习环境。
市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贡献个人:
弘德小学教师王敏
从初登讲台时的忐忑迷茫,到如今的从容笃定,王敏的成长轨迹,印证着一句话:教育,是一场用心的守望。
刚教书时,她也曾为教不好语文而焦虑。是学校“每日教研+双周深研”的机制托住了她。老师们围坐在一起,不只磨课,更磨细节——从一句提问的语气到一个文本的解读,都反复推敲。她也慢慢学会创新,和语文组同事一起把文言文变成课本剧、做成微课动画,让古老文字活了起来,孩子们眼里的光,就是最好的回报。
教育家陶行知曾言:“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从心发,方能动心。教育的真谛不止于专业精研,更在以师者赤诚大爱,做生命成长的守护者与引路人。”因此王敏始终相信,比专业更重要的,是师者心中的爱。她的班里曾有一个“调皮”的孩子,用雪球砸过校长窗户,课堂上常突发怪声。她却从不批评,反而一次次细数他的优点,用行动诠释什么是“以心育心”,用鼓励和集体温暖慢慢融化了孩子心里的冰。
回望来时路,王敏总是说,自己只是众多坚守者中的一个。正是天衢新区这片教育沃土,和学校、上级部门的持续支持,让老师们能安心耕耘、敢闯敢试。她感恩这一切,也更坚定——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她愿继续秉初心、乘风浪,以深耕,续写平凡却闪亮的讲台华章。
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递知识,更在于点亮心灵、塑造未来。教师节或许只有一天,但尊师重教的情怀与教育创新的实践却应绵延于每一日。愿这些故事成为一束光,照亮更多教育者的前行之路,也愿我们不忘师恩,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的教育者——因为他们,未来的世界才更有希望。
祝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潇 路龙帅 姜伟
通讯员|韩哲 编辑|赵鑫玲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