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卡要是一直取不出钱,我父亲的医药费、护理费都没着落,真不知道要卡到什么时候!” 近日,看着手机银行里恢复正常使用的账户余额,市民李女士紧紧握住齐鲁银行德州平原支行工作人员的手,再三表达感激。困扰她多日的 “心头石”,终于在银行上门服务后彻底落地。
事情要从一张“锁死”的工资卡说起。李女士的父亲因突发疾病长期卧床,且意识不清,日常生活全靠家人照料。可不久前,老人的工资卡因遗忘密码无法支取,这笔钱正是支撑老人日常医疗、护理开支的“救命钱”。按照银行常规流程,密码重置需持卡人本人到场核验身份,可卧床的老人根本无法前往网点,这让李女士犯了难:“一边是急需用钱,一边是办不了手续,真的快急哭了。”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女士拨通了齐鲁银行德州平原支行的服务电话。网点负责人听完诉求后,第一时间启动特殊群体服务预案。这是该行针对老年、重病、残障等行动不便群体制定的专项服务机制,早已形成标准化流程。考虑到老人身体特殊,网点当即决定“特事特办”:安排两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携带移动办理设备上门服务,并提前与李女士逐项核对需准备的亲属关系证明、老人身份证明、病历资料等材料,确保业务既高效又合规。次日上午,工作人员准时抵达李女士家中。进门后,他们没有立刻开展工作,而是先轻声询问老人的身体近况,仔细查看精神状态,在确认老人状况适合身份核验后,才拿出材料开始核对。由于老人无法自主配合签字、人脸识别等流程,工作人员一边耐心指导李女士协助补充材料,一边通过拍摄老人实时影像、比对户籍信息、与社区网格员电话交叉确认等方式,严谨验证身份及亲属关系的合法性。“每一步都跟我讲得明明白白,哪些材料要用、为什么要核实,说得特别清楚,让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李女士回忆道。
近一个小时的细致操作后,密码重置业务顺利办结。工作人员还当场协助李女士查询账户状态,确认资金可正常支取,才算完成服务。看着屏幕上的余额,李女士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并非齐鲁银行德州平原支行首次“把柜台搬到家”。长期以来,该行始终将“金融服务无门槛”作为准则,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痛点下足“绣花功夫”:网点设立“爱心窗口”,为老年客户开辟优先通道;配备老花镜、放大镜等助老设备,帮行动不便者操作自助机具;更建立特殊群体服务台账,对上门需求登记跟踪,确保“求助有人应、难题有人解”。
“金融服务不该有‘物理距离’,更不能有‘情感隔阂’。” 齐鲁银行德州平原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特殊群体而言,贴心服务往往比单纯的业务办理更重要。该行将继续完善特殊群体服务机制,用合规的流程、温暖的举措,把金融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床跟前”,让每一份需求都能被及时回应,让金融温情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李晓宇 编辑|赵鑫玲
审核|杨光艳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