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面子”新“里子”实,才是美丽乡村该有的模样


李若洋

农房错落有致,菜园整齐划一,广场热闹非凡,服务站里办事高效……行走在德州乡村,处处可见美景如画,彰显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美丽乡村背后,是德州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颜值”,又夯实服务根基、丰富“内涵”的实践,一系列基层治理“实招”,让乡村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环境整治”出硬招,乡村“颜值”焕新颜。针对农村垃圾乱堆、污水乱排、杂物乱摆等“老大难”问题,德州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每个村配备专职保洁员,定期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同时推进厕所革命、污水管网改造。庆云县还创新“庭院美+街巷美”评比机制,村民自发参与庭院绿化、墙面彩绘,昔日“脏乱差”的胡同变成“网红打卡点”,乡村从“面子”到“里子”实现全方位美化,村民出门见绿、抬头见景,生活幸福感显著提升。

“服务下沉”出真招,乡村“内涵”添温度。为解决村民“办事远、办事难”问题,德州设立“便民服务站”,配备帮办代办员,证明开具等高频事项可在家门口办理。针对留守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德州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定期上门送医送药、代购生活用品;乐陵市则聚焦农户“卖货难、技术缺”问题,组织“直播助农小分队”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农户通过短视频平台销售金丝小枣、葡萄等农产品,同时安排农技员上门指导种植技术,解决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难题,让基层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文化培育”出实招,乡村“精神”聚合力。乡村“内涵”提升离不开文化滋养。德州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广场舞队、秧歌队、书法协会等文化队伍,定期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下乡”活动;修订村规民约,将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禁赌禁毒等内容纳入其中,通过“好家风”评选、“道德模范”宣讲,引导村民养成文明习惯。禹城市伦镇还打造“乡村记忆馆”,收藏老农具、老照片,让村民在怀旧中传承乡土文化,如今的德州乡村,不仅环境美,更有文化味,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乡村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持续增强。

(作者单位:夏津县渡口驿乡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