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天衢新区袁桥镇党委党校| 汇聚多方资源 奏响党员教育“最强音”

德州天衢新区袁桥镇党委党校立足基层党员教育实际,以强基固本为目标,以实践赋能为路径,以资源盘活为抓手,通过创新阵地建设、深耕实践培养、优化教育资源等多维举措,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着力打造党性坚强、能力过硬的党员队伍,为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维发力强根基 筑牢教育堡垒


创新打造特色阵地,筑牢党员教育“主课堂”。镇党委党校聚焦党员教育实效,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教学阵地体系。通过整合辖区红色资源、产业发展典型案例等,高标准建立1个党员教育基地,集中展示党的百年历史、红色精神、红色家书、英雄儿女等,为党员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同步打造2个现场教学点,分别链接崇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让党员在社区门口、生产一线实地感悟发展实践,将理论学习与现实场景深度融合,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健全制度体系,规范党校运行“全流程”。以制度化建设为抓手,镇党委党校精准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结合党员岗位特点、成长需求,科学设置党性教育、政治理论、业务技能等课程模块,确保培训内容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同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袁桥镇党委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学员守则》、《袁桥镇党委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党员“五带头”承诺书》等制度,明确学员考勤、课堂纪律、考核评估等要求,通过规范的流程设计和严格的制度执行,保障培训工作有序开展、落地见效。多维延伸阵地触角,拓展党性锤炼“新空间”。打破阵地局限,镇党委党校(党员教育中心)积极联动天衢新区党群服务中心,将教学阵地向更高层级、更宽领域延伸。借助中心的场地资源和位置优势,开展联合主题党日、节日活动、志愿服务等多样化活动,邀请德州市委党校老师、德州工程职业学院老师等讲授专题党课,组织党员参与志愿服务、课程研发等实践项目,形成“镇党校+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联动育人模式,让党员在丰富的活动中强化身份意识、提升综合素养,推动党性教育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

深耕实践育党员 赋能初心使命


选树先进典型,用榜样力量引领前行。党校始终将榜样教育作为党员实践培养的重要抓手,征集政治素质过硬、实践业绩突出的榜样党员5名,涵盖事业单位、新兴领域、农村等多领域。推荐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硅片制造部副部长郑宇参与市级榜样评选,获2025年德州市“七一”榜样。通过挖掘身边党员在岗位奉献、服务群众、攻坚克难中的感人事迹,让先进典型从“文件”走向“身边”,从“事迹”化为“动力”。搭建实践平台,让党员作用在一线彰显。为推动党员在实践中锤炼党性,镇党委为党员搭建起服务群众、担当作为的“实战平台”,指导崇德社区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崇文社区志愿服务队、袁桥社区“一老一小”活动服务队等,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山东大西洋焊接材料有限公司党支部、国药控股德州有限公司党支部等企业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区等,让党员在日常工作中亮明身份、作出承诺,以高标准履职带动整体工作提质增效。

创新活动载体,以多样形式深化教育成效。党校结合党员教育需求,打造系列特色实践活动,让教育内容更鲜活、更接地气。近年来,聚焦青年党员成长,打造“袁桥青锋说”活动,通过经验分享、思想碰撞,激发年轻党员的奋斗热情。开展“红色微课堂”,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讲述红色故事,让党史学习融入日常;录制“党的光辉历程:从一大到二十大”系列微党课,以历史脉络为线,结合实践案例解读党的创新理论,让党员在回顾历史中感悟初心、在联系实际中明晰方向。多样的活动载体让党员教育从“课堂灌输”变为“互动参与”,有效提升了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盘活资源优内容 激活学习效能


借力专业师资,筑牢理论根基。为提升党校教育的质量、效果,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积极对接上级优质资源,借助“牵手”行动邀请德州市委党校专业教师讲授高质量党课,邀请赵虎镇师资讲授《释放土地潜能 绘就乡村新景:论土地流转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引擎作用》课程,邀请德州工程职业学院老师讲授《履职为民,创新织就大工匠》课程。帮助党员干部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深化对党的理论的理解与把握,夯实思想根基,提升政治素养,为基层党员提供了权威、专业的理论指引。链接外界资源,拓展学习视野。充分利用外部红色教育与特色教学资源,组织党员走进党员教育基地VR展厅,借助沉浸式技术感受革命历史;前往廉政教育中心,通过案例警示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参观国防教育基地,增强国防观念与爱国情怀;走进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在历史遗迹与珍贵史料中感悟革命精神。

多元化的外界资源引入,打破了传统课堂局限,让党员在实践中拓宽视野、汲取力量。深挖本土资源,激活身边教材。注重从本土挖掘鲜活教育素材,邀请红二代老党员邱振生讲述父辈革命故事与党员自身经历,用身边人、身边事传递红色基因;国药控股党支部党员付小丽分享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践经验,展现新时代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帮助孝攒店党支部书记量身定制案例式课程《健全“四强融合”机制 破解回迁小区治理难题》,建立村改居的小区治理典范。本土榜样的亲身讲述,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让党课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激发了党员学习的内生动力,让红色精神在本土土壤中持续传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张立晶 编辑|郑惠
审核|董梅 终审|张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