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致表示,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主体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新篇章。
近年来,我市在京津冀、长三角布局建设10家“人才飞地”,推动500余家企业与287家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739项,引进转化科技成果360余项。市科技局局长井为民表示,全市科技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继续深化与京津冀高校院所合作,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共建创新平台,建立“科技成果直通车”机制。持续推进“十百千”行动,继续选派一批高校院所“科技副总”服务企业创新。加快推进中科德州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市将充分发挥全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作用,不断深化与京津冀合作。”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重点项目建设保障中心主任张培辉介绍,我市将把天衢新区作为主阵地,聚焦京津冀“六链五群”和央企“十五五”重大项目布局,重点在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氢能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加强合作。发挥好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双向飞地”作用,打造链接北京人才高地和济青人才平台的重要枢纽。
市委党校经济学部讲师郭明亮说,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市不仅要积极参与京津冀和省会都市圈产业协作分工,提升产业协同性和耦合性,而且要更加注重与周边区域在人才、科创平台、数据、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与合作,为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环境和制度保障。
禹城市莒镇抢抓土地入市机遇,整合土地资源建设工贸区产业园,承接济南等地产业转移。目前,已吸引101家企业落地,形成冷链食品加工、通用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全会提出‘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就莒镇而言,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工贸区持续升级恰逢其时。”莒镇党委书记王宁表示,他们将继续创新举措、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全力以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为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共富注入新动能。
“我们推进的‘三园共建’强载体、育集群的工业发展路径,是对全会部署的基层实践。”宁津县柴胡店镇党委书记辛金锋表示,他们将立足电梯整梯、汽车配件等优势资源,聚焦强链补链、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动态更新项目库,谋划省市重点项目,做好项目跟踪服务,用实体经济筑牢县域高质量发展底盘。
修正中成药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正加速建设;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智能轻量越野车制造项目年底竣工……通过精准招引,大批高端优质项目落地陵城。“我们将继续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围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加快引进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链主企业及产业集群。”陵城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周荣广说。
“通过引入智能饲料生产设备,不仅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智能化监控设备还能实时反馈设备产能等信息,极大提高了生产稳定性。”庆云六和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毅斐表示,通过高端人才和高端设备引进,今年公司年产值有望提高80%。“转型升级的动力来自创新,我们将积极与高校院所对接合作,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养殖户增收致富。”黎毅斐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志宁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