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挑大梁·非凡“十四五” | 在服务与融入重大战略中展现新作为——全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综述之四

央企中国有研集团把旗下相关公司生产线从北京西城区迁至天衢新区,7年多来,共引进建设项目6个,累计投资超过100亿元。今年7月,济南与德州联合申报的集成电路集群成功入选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有研项目的引进建设是德州积极服务与融入重大战略结出的硕果。“十四五”期间,我市在深化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上下功夫求实效,当好山东对接京津冀桥头堡、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主动服务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好山东对接京津冀桥头堡

德州作为全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被赋予“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省委、省政府要求德州“抓住用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不等不靠,先干起来”。2021年12月,市委十五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全面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审议通过《中共德州市委关于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明确融入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具体目标,找准工作切入点和融合路径,广泛动员、高位推进,实现产业、市场、平台、政策等多元融入。

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基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德州的重要功能定位。全市首批10个“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专项”稳步推进,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等平台加速布局,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持续升温。2024年,全市新开工京津冀过亿元项目154个,到位资金138亿元。

进入四季度,凯盛晶华玻璃有限公司开足马力赶制订单,智能机械臂不停抓取,瞬间一块高透光玻璃便走下生产线。凯盛晶华玻璃的前身为晶华集团振华玻璃公司,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与中国建材集团子公司凯盛科技集团公司达成合作,合资组建凯盛晶华玻璃有限公司,加快实施技改提升项目,一期项目600T/D超白玻璃基板生产线、二期项目800T/D特种玻璃生产线先后建成投产,企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不仅引进产业、资金和项目,我市各级坚持全域对接、全面承接,积极构建“一区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融入”工作格局,不断在优化工作机制、争取政策支持、承接产业转移、拓展重要平台、集聚科创资源、共享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力突破,营造出大融入、大发展、大突破的良好局面。

“十四五”期间,我市通过创新“柔性引才”机制,既让京津冀济高层次人才在德州找到实现更大价值的“坐标”,又积极引导技术、项目、成果等要素跨域自由流动,最大限度盘活人才智力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目前,全市有超过1200名专家以假日专家、离岗创业等方式在德州创新创业。

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四五”期间,我市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扛牢德州担当,成立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中共德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高水平编制完成《德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清单化、工程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24年,41个黄河流域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90亿元。

全面做好水文章。从2021年至2024年,德州依托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域推进水网建设,200多亿元水利投资织就现代水网,百公里生态廊道串联起沿线文旅资源。 去年7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做好第三批省级水网先导区、第二批市级和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德州为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我市举行,“德风水韵 两河潮生”名声远播。

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整体改善。全市6个主要河流国控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标准,水环境质量、优良水体比例大幅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

我市全面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贯通工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成功上线德州市智慧旅游地图,打造14条精品旅游线路,全面叫响“好客山东·大德之州”文旅品牌。

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我省重大战略。“十四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济德同城化”这个关键点持续发力,不断加快与济南市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协同步伐。

全面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交通设施先行。作为山东“北大门”、交通运输区域枢纽城市,德州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近年来,我市加快实施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德州建设,开拓创新、勇于突破,在多个领域走在全省前列、形成全国影响力,形成了一批示范区建设的德州经验。目前,我市境内已形成德上高速、京台高速、京沪高速、济南都市圈环线、滨德高速、青银高速、济聊高速“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594公里,居全省第6位。7个高速公路在建项目完工后,境内高速公路里程预计将突破780公里,建成“七纵六横”高速公路网,区域性互联互通效能进一步加强。

产业协作日趋紧密。“落户园区的37家企业中,有22家来自济南。如今,依靠深度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园区聚集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特色明显的中小企业。”在德州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园区负责同志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成功招引省会经济圈过亿元项目400余个,齐河、禹城、临邑全域纳入济南都市圈范围,47项重点事项和重点项目纳入《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济南至宁津高速公路等济德同城化事项进展顺利,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合作项目相继投用;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与圈内6市实现“同源”管理、“同标”输出,32类常用电子证照实现互信互认。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德林 编辑|刘勇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