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10月的一个周末,10岁的小翔(化名)坐在铺着蓝格子桌布的餐桌前,望着眼前插着10支蜡烛的蓝莓蛋糕,听着社工姐姐和志愿者哥哥的歌声,原本微微蜷缩的肩膀渐渐舒展开来。他闭上眼睛许愿,睫毛轻颤的模样,像极了春天里第一朵绽放的花苞——这是“开心长一岁”成长见证行动为他送上的第4个生日仪式。

作为德城区“德关爱”系列困境儿童关爱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重要品牌活动,“开心长一岁”成长见证行动自启动以来,以“专业社工+志愿者+未保工作者”联动模式,为孤困儿童定制专属生日陪伴服务,用有温度的细节填补亲情缺位,让每个孩子在专属的仪式感中感受被珍视的力量。
精准滴灌:把“心意”写进生日的每一处细节
“每个孩子的喜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日惊喜必须‘私人订制’。”项目社工倪文英解释道,她随即翻开一本厚厚的成长档案——档案里不仅贴着孩子们的画作、成绩单、手写信,还详细标注着“小宇爱吃芒果味蛋糕”“朵朵害怕气球爆炸”等细节。“我们每月都会常态化入户探访,不只是记录基本情况,更要蹲下来听孩子说‘今天课间和谁玩了’‘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
为了让祝福“不走样”,社工团队建立了一套“需求收集-方案研讨-资源对接”的闭环机制。通过探访与监护人深度沟通,结合儿童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设计互动环节;联系爱心烘焙坊定制造型蛋糕,为喜欢手工的孩子准备绘画工具包,给热爱运动的孩子送去跳绳……
“有次得知一个孩子特别喜欢蓝色,我们特意定制了蓝色蛋糕盒和蓝色蛋糕,他拆箱时眼睛都亮了。”倪文英回忆,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小心思”,正是对孩子情感需求最基本的尊重。
温暖在场:一场生日背后的成长课
生日当天,陪伴现场的每一分钟都被精心设计。社工与志愿者围坐成圈,先和孩子一起布置场地,再通过“最近的小成就”“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什么”等话题,引导孩子们分享心声;切蛋糕环节,她们特意让孩子亲手递出第一块给最在意的人;趣味游戏环节,还会悄悄根据孩子的特长设计角色。“小翔篮球打得好,我们就安排他当‘小教练’教大家运球,他在指导别人时,自信一下子就出来了。”志愿者孙源回忆。
对于孩子而言,这样的“在场”不仅是一场生日仪式,更是一次深度的心灵对话。小丽(化名)跟奶奶住在一个老旧小区,倪文英第一次入户时,她缩在奶奶身后,问什么都只摇头;但社工注意到,墙根的蜡笔画本里,有张反复涂改的画:歪歪扭扭的大象占了整张纸,长鼻子卷着一颗红苹果,旁边用拼音歪歪扭扭写着“da xiang nuan nuan”(大象暖暖)。
第二次探访时,倪文英特意带了本动物绘本,翻到大象那页对小丽说:“小丽,你知道吗?大象的耳朵能扇走蚊虫,长鼻子能喷水洗澡,它们的家族可温暖了。”听到这里,小丽的手指轻轻碰了碰绘本里的大象,小声说:“我……我也想有个大象朋友。”
这句话被倪文英仔细记进了“成长档案”。她清楚,对长期缺爱的孩子来说,主动说出“想要”是需要勇气的告白,而及时“回应”就是治愈的开始。为了给小丽定制这只“大象暖暖”,社工团队花了不少心思:他们考虑到小丽身高1.2米,特意选了60厘米的尺寸——太大占地方,太小又不够“有安全感”;还跑遍全城的玩具店,最终挑中短毛绒材质的玩偶,摸起来的触感就像奶奶织的毛衣。
生日当天,社工带着生日蛋糕和“大象暖暖”,敲响了小丽家的门。当社工捧着“大象暖暖”出现时,小丽先是后退了半步,接着又忍不住凑上前,用指尖轻轻戳了戳大象的耳朵。“可以抱它吗?”倪文英立刻蹲下身,把大象稳稳地递到她怀里。小丽慢慢抬起胳膊环住玩偶,将脸贴在短毛上,闷声说:“它的毛……像奶奶晒过的被子。”
生日结束时,小丽抱着“大象暖暖”站在门口,夕阳把她和玩偶的影子叠在了一起。奶奶后来告诉社工,当晚小丽抱着大象睡了整觉,半夜没有像往常一样喊“怕黑”;而社工的“成长档案”里,也多了新记录:“10月12日,小丽主动分享‘想带暖暖交朋友’,情感表达主动性明显提升。”
“对孩子来说,一只专属玩偶就是‘被记得’的最好证据。”倪文英说,“它能让小丽清楚地知道,她心里那些没说出口的小期待,一直有人在认真收藏。”
微光成炬:49份成长里的大改变
截至今年10月,“开心长一岁”行动已累计为49名孤困儿童送上定制生日陪伴。变化的不仅是孩子的笑容——曾经躲在角落玩手指的小女孩,现在会拉着社工的手说“阿姨你看我画的画”;总低着头吃饭的男孩,主动报名成为社区儿童活动的“小助手”;更多孩子开始在探访时分享“这次考试进步了”“我学会骑自行车了”。
“我们要完成的不只是一次生日相关的陪伴行为,更在于主动关注并弥补长期以来缺失的情感联结。”德城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主任贝广飞表示,“开心长一岁”用“小切口”做“大文章”,通过个性化服务传递“你值得被爱”的信念,最终指向的是儿童心理能量的生长。正如小翔在日记里写的:“原来我的生日,也能这么重要。”
无论是小丽许愿时发亮的眼睛,还是孩子们分享趣事时手舞足蹈的模样。所谓“精准帮扶”,从不是简单的物质给予,而是弯下腰去,看见每个孩子独特的渴望。“开心长一岁”用一场场生日仪式证明,被用心对待的孩子,终将学会用力拥抱世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 | 刘明莉 郝伟 编辑 | 王秀青
审核 | 王秀青 终审 | 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