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奶奶,今儿血糖控制得不错,还是得记得少吃甜口儿!”每周三上午,夏津县北城街道金都社区的楼道里总会响起这样亲切的叮嘱;与此同时,社区活动室里,金相逢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带着孩子们勾勒创意画作,欢声笑语溢出窗棂……从“银发守护”到“童心筑梦”,金都社区以“一老一小”服务为切入点,构建“代际共融”服务体系,让“夕阳红”更显温暖,让“朝阳升”更具活力,用贴心服务编织起基层治理幸福网络。
银发守护:把“健康驿站”搬到老人家门口

“年纪大了腿脚不便,以前测个体检得麻烦孩子请假陪我去,现在志愿者每周上门,比亲闺女还周到!”86岁独居老人王爷爷指着家门上张贴的“暖心服务卡”,话语里满是欣慰。这张印着志愿者联系方式的卡片,是金都社区为独居、高龄老人定制的“安全保障线”,24小时紧急呼叫服务让在外工作的子女们吃下“定心丸”。
撑起这份安心的,是社区“金相逢志愿服务队”的坚实守护。这支由党员、退休医护人员和热心居民组成的队伍,已坚持两年开展“健康敲门”行动,带着血压计、血糖仪等医疗“幸福百宝箱”上门服务,为老人建立专属健康档案,还手把手教老人用智能手机预约挂号、线上问诊。“不仅管健康,更暖心里”,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春节、重阳等节日,慰问品、暖心话从不缺席,今年重阳节熬制的大锅菜,软嫩入味的口感让78岁的李奶奶连说“喝上一碗浑身舒坦”。
童心筑梦:让社区成为成长的“快乐摇篮”

“黄灯亮了要停下,安全第一记心上!”在社区“安全小卫士”实践活动现场,5岁的朵朵脆生生地抢答赢得满堂喝彩。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传授安全知识,是金都社区“童行分队”的特色服务。这支由青年志愿者和热心家长组成的队伍,开展“周末童伴”计划一年多来,已为孩子们开设创意绘画、趣味手工等课程80余场,还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细致记录兴趣特长与进步轨迹。
社区的用心,家长们看在眼里。“孩子现在每周都催着去社区,上次参加‘我是爱眼小天使’活动,回来还当我的‘护眼小老师’呢!”居民林女士翻着女儿讲解护眼小知识的照片笑道。为给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成长环境,社区整合辖区学校、医院、培训机构等资源,在寒暑假、儿童节等节点推出特色活动:开学季联合眼科医院开展视力保健实践,孩子们化身“小医生”学习护眼知识;中秋佳节组织月饼制作,亲子协作的香甜里浸润着传统节日的韵味。
“我们不仅要守护孩子的安全,更要赋能他们的成长。”金都社区党委书记谷晓培介绍,社区正升级改造儿童活动室,增设儿童议事会、图书阅读区等功能区,让孩子们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培养责任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光”,这是社区对童心守护的郑重承诺。
代际共融:织就基层治理“温暖底色”

在金都社区,“一老一小”的服务从未孤立开展。春节时,孩子们手写春联送给社区老人;重阳节,老人教孩子们剪纸、包饺子,代际间的互动让社区充满温情。没有冰冷的数字统计,只有老人舒展的皱纹、孩子灿烂的笑脸,以及邻里间日渐浓厚的情谊。
“把居民的‘愿望清单’变成‘幸福账单’,就是我们基层治理的核心目标。”谷晓培表示,金都社区以“一老一小”为抓手,用精准服务破解民生痛点,用代际共融凝聚社区合力。如今,走进金都社区,文艺汇演的欢歌、邻里互助的暖流随处可见,正如居民们所说:“在金都,每天都是温暖的节日。”这份浸透着真心的幸福,正成为基层治理最动人的底色。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王晓倩 谷晓培 郭玲玲 编辑|密霖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