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还剩下200亩地需要秸秆还田,800亩地需要深翻散墒,冬小麦播种预计一周之内结束。”11月2日,在安仁镇齐庄村的农田里,尚信齐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张树军正驾驶着拖拉机开展田间作业。
作为2019年返乡投身农业的“新农人”,张树军如今不仅是齐庄村党支部书记,还担任禹城市农业技术联合会会长。他领办的合作社今年种植的1000亩玉米已经于10月25日前全部收割完毕。“新型农机极大地提升了作业效率,节省了时间。”张树军感慨地说。

当前正值秋种关键期,禹城市农业农村局组织11支科技小分队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王法宏提出的“散墒是前提、整地是关键、晚播要精管”理念,为农户秋种指明了方向。
此外,禹城市供销社构建起覆盖全市9个涉农镇街的三级农资经营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已储备化肥4000余吨、良种11万斤,可满足约5万亩冬小麦播种需求。
11月4日上午,在辛店镇种粮大户李来友的330亩农田里,播种机正轰鸣作业。针对今年秋季降水偏多、土壤湿度大的情况,在镇农技站专家指导下,李来友选用“太麦198”优良品种,并适当增加播量,实现“以种补晚、以密补晚”。“目前已播种270亩,有专业技术指导,有农资保障,我们对明年丰收充满了信心和干劲。”李来友说。

与此同时,在辛寨镇麦香公社共享粮仓,总经理邵燕一边组织玉米烘干入库,一边与农户沟通冬小麦种植细节。“我们推行统一供种、统防统治、统一收购,并运用无人机飞防,推广种植富含SOD酶的功能性小麦。”邵燕介绍,这一“订单农业”模式既稳定了粮源品质,也带动周边农户实现“优质优价”。企业计划到2026年将优质专用小麦订单面积扩展至15000亩,进一步夯实“从一粒麦到一个馒头”的产业链条。
眼下,禹城市正以全方位的保障措施有力推进秋种工作有序开展,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海玲 通讯员| 梁民 陈立娟 刘厚志 张晓宇
审核|李榕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