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德州实施区域综合水价改革,推行黄河水、长江水“两水一价”——水资源高效利用 助企降本增效

11月4日,史丹利化肥(平原)有限公司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水表数字平稳跳动。公司副总经理张立杰拿起最新的用水账单,算了一笔账:实施水价改革后,从原来的6元/立方米降至综合水价2.59元/立方米,公司年用水成本直降21万元。

而此前,企业饱受高额水费和无水可用的困扰。“当时用的是地下水,成本高,一年用水总量在7万立方米左右,每年水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张立杰回忆道。

位于黄河下游的德州,人均水资源量仅211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1%。更严峻的是,2015年德州被划为深层地下水超采区,且新上项目不得以黄河水为水源。

“长江水是通过12级泵站提到平原,成本价达到了3.7元/立方米,是黄河水的1.8倍,由此就形成了‘地下水不能用,黄河水不够用,长江水用不起’的局面。”平原县水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祁文勇介绍。

转机发生在2023年,平原县被列为全省首批区域综合水价改革试点。当地水利、发改等9个单位组成改革试点小组,走进企业了解诉求,寻找解决方案。“改革的核心是推动黄河水、长江水‘两水一价’,我们聘请第三方对供水企业运营成本进行了严格审核。”平原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孙怀利说,“通过对全县取用水、取水许可、水价执行情况等进行梳理分析,出台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实施方案,在政府补贴一块、供水企业让一块、用水户承担一块的基础上,打破了原来长江水、黄河水取用不同价的局面,最终确定黄河水和长江水的综合水价为2.59元/立方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两水一价’。”

与此同时,平原县创新推出一企一定额、累进加价、节水奖励机制,用水管理更加精细化。“我们根据用水定额为每个企业单独制定全年用水计划,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管理,利用价格杠杆推动企业节水。”平原县水利局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李金华介绍。

一系列综合水价改革举措,最终汇聚成可见的效益:近4年全市平均压减引黄水量4.12亿立方米,成功退出黄河水资源超载区名单,地下水水位持续回升,长江水利用率从不足20%升至81%。“全市实现了‘用好黄河水,用足长江水,涵养地下水’的目标,较‘十四五’初期,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1.6%,降幅全省第一,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2.3立方米。”市水利局副局长王书芹介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我市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直面水资源难题,以区域综合水价改革为突破口,健全水资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探索一条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新路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董天力 通讯员|李禄超 李巍仑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