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初心担使命 克难奋进向新程 | 德州日报社庆祝第26个中国记者节活动侧记

砥砺初心担使命 克难奋进向新程

——德州日报社庆祝第26个中国记者节活动侧记

征程万里风正劲,笔力千钧绘新篇。

立冬微寒,德州日报社5楼会议室内暖意融融。11月8日下午,德州日报社以“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大干50天——力拼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为主题,隆重庆祝第26个中国记者节。报社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九纪检监察组组长刘天柱及干部职工齐聚一堂,共同致敬新闻路上的执着坚守,见证荣光传承的动人时刻,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担当作为:争分夺秒,全力攻坚

“时光荏苒,岁物丰成。回首这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守新闻理想、践行报人使命,在时代浪潮中勇毅前行,各项工作亮点纷呈、硕果累累。”回望过往佳绩、锚定年末冲刺,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赵红卫以饱含激情的话语动员全体同仁,在今年最后50天,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向年度目标发起总攻。

赵红卫号召大家,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系统性变革激活发展新动能,把握“系统性”核心要义,强化变革主动意识,树牢互联网思维导向;坚守新闻工作者初心使命,以精准发力服务发展大局,锚定“48 字”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适应传播规律,以精准有力的宣传报道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面对媒体系统性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赵红卫强调,必须锤炼攻坚克难的过硬本领,以冲刺姿态打赢收官硬仗。最后50天,全员要拧成一股绳,全员投入、全力冲刺、全域攻坚,确保年度目标圆满落地。要树立“有解思维”,突破“能力恐慌”,以“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淘万漉” 的硬骨头精神啃下发展难题;要健全 “部署—督导—调度—奖惩—通报”全流程闭环落实机制,让每一项部署都掷地有声、每一项任务都落地见效,用实干与担当续写德报发展新篇。

张因建、李玉梅两位同志先后登台发言,立足各自岗位实际,围绕“力拼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的核心目标亮明决心、作出承诺。他们表示,将以此次记者节活动为动员令,以“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奋进姿态,在各自岗位上凝心聚力,为报社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荣退仪式:致敬岁月,初心如炬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大家共同见证了一场温馨而庄重的荣退仪式。刘同江、张玉芳两位同志缓步登台,接过鲜花与荣退纪念盘,全场目光汇聚,掌声如潮。

“他们为报社的发展夙夜在公、鞠躬尽瘁、实干笃行,是德报发展年轮里最忠诚、最可靠、最出彩的书写者、创造者、奉献者。”赵红卫饱含深情地回顾了两位老新闻人的职业生涯。26年前,原总编辑刘同江以普通记者的身份走进德报,从记者到副主任、主任、副总编、总编辑,追新闻、改稿子、战通宵,如今他光荣退休,但他对党报事业的热爱、对新闻品质的追求和创新,永远是德报人砥砺前行的行动标杆、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原印务发行中心印务部主任张玉芳在印刷厂工作了29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刚踏入德州日报社时,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怀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党报生涯路。”刘同江手持话筒,眼中满是对这片奋斗热土的深情。“26年寒来暑往,这里既是温暖的大家庭,也是成就人的大舞台,每一次编辑校对、每一篇稿件打磨,都是成长与蜕变。”他望着台下同仁,言语间满是眷恋与感恩。刘同江寄语后辈,要“心怀热爱、肩担责任、行有方向”,在这个有温度、有力量的集体里,续写敬业奉献的篇章。“退休不是终点,我永远是报社人,初心不改、与报同在!”话音落下,现场掌声久久回荡,满是敬意与不舍。

“刘同江同志既是锐意进取、实绩亮眼的‘千里马’,也是任劳任怨、实干担当的‘老黄牛’。”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倪靖寰动情说道,报社这些年的稳步发展与亮眼成绩,离不开刘同江、张玉芳同志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他们的每一份耕耘都如同坚实基石,为报社的前行之路筑牢根基。

荣耀时刻:致敬奋斗,使命如磐

荣退的温情尚未散去,表彰环节的荣光便点燃全场。作为新闻领域的重要荣誉,山东新闻奖的颁发备受瞩目。报社领导分别为山东新闻奖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奖。“这份荣誉是报社团队同心协力、并肩作战的集体结晶!”凭借消息《全国首个!德州为粮食生产立法》和通讯《盐碱地上长出“吨半粮”》获得山东新闻奖一等奖的王志强激动地说。他表示,将继续扎根基层、沉到一线,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力作,全力讲好德州故事、传播德州声音。

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时代浪潮中,德州日报社的专业坚守与创新突破同样绽放耀眼光芒。第四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山东赛区团体二等奖获得者张晓航、杨永峰、冯光华;2024年度全省报纸印刷质量精品奖获得者代表王勇;2024年度全省优秀网评品牌“德水观澜”主创代表胥爱珍;第七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获奖作品《光的使者》创作团队代表高红岩、密霖;2024年山东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成绩突出账号”——“德州发布”工作室负责人孙亚民……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一段用脚步丈量、用真情书写的故事;每一张闪亮的证书,都镌刻着德报人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与责任担当。

“编校工作没有捷径,每一个标点、每一个字词都关乎新闻宣传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未来我们会把这份认可转化为工作动力,继续当好新闻传播的‘把关人’,用严谨细致守护好新闻传播的生命线。”编校团队代表杨永峰表示。

文艺汇演:致敬理想,情怀如歌

文艺表演环节精彩纷呈,各中心职工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轮番登场,朗诵、舞蹈、歌曲、情景剧等,为现场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温暖是光,像媒体的担当,有无穷的力量,如此的坚强……”来自融媒编发中心的一群年轻人带来了情景剧《流量侠》,节目充满创意和个性,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流畅自如,用生动的故事和犀利的表现阐释着正能量的真谛。既有传统媒体人的政治素质、严谨态度,又融合了新媒体人的开放思维和包容心态,更重要的是,他们探索破圈传播、挖掘新闻力量,生产出了一个又一个顶流爆款,这是新时代记者们的共同理想所在。

纸媒出版中心的年轻记者带来了合唱《如愿》,他们唱着:“沾染泥土的足,眸中流转的光,手握希望啊,记录时代风云。记者无悔职业,是我们追逐的梦,披星戴月在路上穿越四季……”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心中有人民,笔下有情怀。肩负着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历史使命,他们不忘初心,他们一直在路上。

……

一个个精心编排的节目,或激昂高亢振奋人心,或舒缓雅致浸润心田,或活泼俏皮惹人开怀,或庄重大气传递力量,不仅展现了德报人多才多艺的别样风采,更生动诠释了这支队伍团结协作、昂扬向上、勇毅奋进的精神内核。

舞台上的光影流转与台下的掌声喝彩交相辉映,汇成了属于德报人的节日赞歌。站在新的起点,德州日报社的新闻人将带着这份荣誉与感动,怀揣对新闻事业的赤诚,继续奔走在采访一线、耕耘在编辑岗位,以笔为犁、以镜头为窗,在记录时代、传递正能量的道路上,步履不停、笃行不怠。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强 杨鸣宇
摄影|王志伟 刘振兴 孙耕 姜伟 路龙帅
编辑|崔广旭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