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党的方针政策与创新理论在辖区落地生根,德州天衢新区新区办红色书院立足辖区实际,持续开展“青年干部齐上阵”宣讲活动。活动聚焦榜样故事、志愿服务、民生政策、法治建设等主题,用亲切的“乡音”精准传递“党音”,凝聚起奋进力量,共建幸福辖区。
讲述榜样故事,弘扬时代新风
宣讲活动深入挖掘天衢新区内的先进典型与感人事迹,坚持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大力弘扬时代新风。
“有这样一个人,她日间辛勤劳作,夜晚挑灯缝补,节衣缩食只为供孩子读书明理,更以超越血缘的母爱,用十三年的艰辛付出,将失去双亲的侄子侄女抚养成人。她就是来自我们天衢新区新区办时庄村的‘中国好人’——杨俊花!”生金刘村村主任助理陈冉冉以《十三年守望:当婶婶成为“妈妈”》为题,深情讲述了杨俊花同志感人至深的大爱故事,生动诠释了无私奉献、重信守诺的中华传统美德。
“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总有一种精神,烛照前行。在我们天衢新区这片蓬勃发展的热土上,不仅有日新月异的发展图景,更有默默流淌、温暖人心的精神江河。”党政办科员赵忠秀则以《凝聚榜样力量,铸就幸福天衢》为题,分享了天衢新区三位榜样人物——乔路、郑艺、孟繁宇的先进事迹,呼吁广大干部以榜样为镜、向标杆看齐,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辖区蔚然成风。
倡导志愿服务,筑牢安全防线
活动大力推广志愿服务理念与网络风险防范知识,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的文明素养与安全防护能力。
宣传岗负责人卢媛作为志愿服务宣讲员,以《新益同行,志愿服务暖人心》为题,系统介绍了新区办志愿服务品牌——“新益同行·暖心三色光”的内涵与运作模式,详细解读了“红、蓝、橙”三色光芒所代表的巾帼力量、青年活力与少年朝气,积极动员辖区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在服务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感受快乐,共同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之花在新区绚丽绽放。
“当下,手机与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带来社交、娱乐、购物、办公等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安全风险,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警觉和智慧共同守护。”宣传岗工作人员李倩雯聚焦数字时代的挑战,以《共筑安全防线,守护文明空间》为题,向辖区居民普及了防范网络诈骗、保护个人信息、抵制网络谣言等实用知识,引导大家提升网络素养,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筑牢社区安全防线。
解读政策法规,共建和谐家园
活动中,宣讲员们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将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复杂政策、法律法规送到大家身边,打通政策法规落地“最后一公里”。
“‘法治’并非遥不可及,它如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像我们前行的路标,为每个人的行为提供明确的指引。”安监岗工作人员隋瑛琳以《筑牢法治根基 共建和谐家园》为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法治建设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呼吁大家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有这样一项政策,它自1997年城市低保全面建制,到2007年农村低保全面覆盖,始终坚守着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核心使命——这就是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团委书记贾娟聚焦基本民生保障,以《织密民生安全网:社会救助政策内容解读》为题,用最朴实的语言详细讲解了低保政策的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使惠民政策更透明、更直观。
强化思想引领,激发担当作为
活动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与基层实践,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干事热情与责任担当。
“虽然我入职时间不长,但通过跟随同事们走村入户、深入企业、走访群众,我真切感受到了基层沃土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也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一切发展的背后,是党的创新理论在指引方向,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落地生根。”党建办科员牛馨仪结合自身基层工作见闻,以《以实干之我践初心之诺》为题,结合身边人、身边事为大家阐述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感悟,并呼吁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经管工作,看似处理的都是‘琐碎事’,却桩桩连着村集体的‘家底’,件件关乎村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经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李昕立足岗位实际,以《新区经管人的“账本”与“初心”》为题,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讲述了经管部门在规范集体“三资”管理、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具体工作和点滴故事,展现了镇街基层干部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与赤诚初心。
下一步,新区办红色书院将继续立足镇街实际,充分发挥红色书院宣传思想文化的阵地作用,不断丰富宣讲内容与形式,持续用“乡音”传“党音”,推动党的方针政策与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浸润人心,凝聚力量,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 | 谢昕纾
编辑、审核 | 张志宁 终审 | 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