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乐陵二中,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让我顺利考上青海大学,今年我还竞聘上了班干部呢!”11月6日,乐陵二中优秀毕业生张语桐在给母校高一新生视频连线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出对母校的感激之情,道出了众多乐陵二中学子的心声。张语桐能够圆梦大学,得益于乐陵二中对学子们的高度负责。
近年来,乐陵市第二中学锚定“全环境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一线教师为中心”,通过转变办学方向、革新教学模式、建强教师队伍,从曾经的“资质平平”蝶变为社会认可的优质中学,用实际成效书写了县域中学的振兴答卷。

转变办学方向
锚定三年振兴
2021年9月,校长马丙瑞履新之初,乐陵二中面临着不小的困境,此前学校长期以艺术类教学为主,文化课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要破局,先定向!”学校管理层果断决定:摒弃既有的办学路径,转向以文化课为主的发展方向,并制定了“本科上线人数逐年递增”的三年振兴计划。
为破解师资短板,学校主动对接乐陵一中,争取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帮扶指导;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分类教学”,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马丙瑞介绍,学校会在新生暑假期间开展线上课程辅导,入学时通过“60%初中知识+40%暑假所学”的综合考试,倒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短短三年,乐陵二中的文化课本科上线人数逐年攀升,“三年振兴”的既定目标全部落地。
革新教学管理
兼顾严管与厚爱
“课比天大,一分钟迟到都不允许!”在乐陵二中,严格的教学管理是常态,但“严”的背后,是充满温度的育人关怀。
学校从宿舍内务到课堂纪律都有明确标准,帮助学生养成自律习惯;同时,通过“校长信箱”搭建起与学生直接沟通的桥梁,马丙瑞办公室抽屉里厚厚的来信,记录着学生的心声与诉求,小到食堂饭菜口味,大到学习压力的纾解,都能得到及时回应。
为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设立专业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即便在学业紧张的高三年级,也坚持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和一次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保持良好状态。
在教学模式上,学校引进省外优秀中学的“6+1”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导、思、议、展、评、检、练”七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课堂的被动学习状态。
学校实时督导,及时发现教学薄弱点,针对性补缺补差,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硬件设施的升级同样为教学赋能。学校为所有教室和宿舍安装了空调,打造“山东省学校星级食堂”,新建体育馆,引进生活超市,从学习到生活全方位改善师生环境。走进如今的乐陵二中新校区,公告栏上“每日三思”(我来学校做什么?我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我做得怎样?)时刻提醒着学生;道路两侧的光荣墙上,2024届优秀毕业生的照片成为激励学弟学妹的榜样,整个校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建强教师队伍
筑牢发展之基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必须让他们‘进得来、教得好、留得住’。”马丙瑞深知,师资力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乐陵二中累计招录255名师范毕业生,占执教教师总数的75%以上,这些来自山师大、曲师大的青年教师虽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却缺乏教学经验。为此,学校建立“全周期培养”机制:每年高考结束后,立即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邀请骨干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指导备课技巧;推行“一课一研”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固定2小时大教研,集思广益提升学案质量;通过“推门课”“示范课”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在生活保障上,学校建有教职工专属食堂,新建职工宿舍于去年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在激励机制上,教学楼走廊的电子屏循环播放“最美人物”优秀事迹,对教学成绩突出、师德师风优良的教师给予公开表彰。
如今,这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队伍中,已涌现出高级教师54人、一级教师54人,1人获评省级优秀教师,32人获评德州市优秀教师、班主任或教育工作者,7人成为德州市教学能手,为学校发展筑牢了人才根基。
“我们将继续学习先进经验,竭尽全力把更多乐陵学子送进大学校园。”马丙瑞表示,乐陵二中将始终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县域中学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书写更加精彩的教育篇章。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石少军 通讯员|庞建磊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