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立新:皖南游记







皖南游记

王立新

今年“双节”前的一天中午,老友刚哥打来电话,问我是不是报了两天后去“黄山八日游”的团。他说在导游的名单上看到了我的名字,还报出身份证号前几位作为“佐证”。我说自己没报团,应该是有人与我重名。我问他和谁同去,他说独自出行。听说团费颇为优惠,我便动了与他搭伴的心思,他却不确定还有没有空位。我立刻联系导游,果然只剩最后一个座位,当即交了团费报上了名。在导游发来的名单上,我还看到了朋友李兄的名字,便给他打去电话核实——确认不是重名后,我说起这次出游的缘由,谁知巧上加巧,他告诉我那个和我重名的人,竟是他的爱人。

第一天,清晨五点多,我在指定地点登上大巴,竟意外发现早年同一系统的老叶夫妇也在团中。因我报名最晚,便与刚哥等四人坐在大巴最后一排。我俩久未见面,一落座便畅聊起来。刚哥身旁的男士听到我们的话题,忽然插话,自称姓崔,说认识我,前几年常和我一同参加政协会。经他一提,我也记起了他,谈话就此变成“三人局”。坐在最左侧的唐大姐也不时搭话,十几个小时的车程,竟没让人觉得漫长无聊。

虽说是“黄山八日游”,但首尾两天都耗在了往返的大巴上。行程不仅涵盖黄山市,还包括邻近江西、浙江的两处景点,只因黄山处于中心位置,才以此命名。我倒觉得,叫“皖南六日游”更为贴切。也正因行程集中,我们全程住在同一家宾馆,省却了每日收拾行李、拖箱奔波之苦。

第二天上午,我们首站游览4A级景区齐云山。齐云山古称“白岳”,坐落于黄山市休宁县境内,因“一石插天,与云并齐”得名。它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闻名,拥有36座奇峰、44处怪岩、18个幽洞、14方池潭、16座亭台,以及537处碑铭石刻,曾被乾隆皇帝御赞“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作为供奉真武大帝的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齐云山在明清时期因皇家推崇而盛极一时。

下午,我们前往5A级景区唐模村。唐模始建于公元923年,村名取“唐朝模范村”之意,寄托着对大唐王朝的感恩之情。历经宋元发展、明清鼎盛,如今的唐模已是徽州古村落的典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沙堤亭、许氏宗祠、同胞翰林坊、高阳桥等典型徽派建筑;漫步于模拟杭州西湖景致的徽派水口园林,“三潭印月”“白堤”等景观尽显天人合一的理念,旁边的私家园林鲍家花园亦颇具韵味;电影《天仙配》取景的“情人树”、棠樾牌坊群、忠烈庙、孝子湖等文化地标,也让人流连不已。

第三天,我们游览了安徽黟县的两座古村落。上午先到宏村。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解决防火与灌溉问题,独辟蹊径运用仿生学原理,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微型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布局巧做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而掘的“月沼”是“牛胃”,村内南湖是“牛肚”,“牛肠”两侧的民居为“牛身”,村头两棵古树(白果树与红杨树)则是“牛角”。游客眼中,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相映成趣,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融共生,作为《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皖南最美古村落,宏村果然名不虚传。

下午,我们前往距宏村十八公里的西递村。西递村始建于北宋年间(约1047年),发展于明景泰中叶,鼎盛于清初期,已有近千年历史。村落四面环山,整体呈“船”形,两条溪流穿村而过,以青石板街巷和徽派建筑群为核心,现存300余幢明清古民居,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素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称,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参观胡文光牌楼、西园石雕漏窗等古建筑时,大家无不惊叹于其木雕、石雕、砖雕的精湛工艺。村中那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著名楹联,正是徽商精神的生动写照。

第四天游黄山,这是此次行程的重头戏。黄山风景区位于黄山市以北40公里处,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闻名,集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于一身,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更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盛誉。黄山群峰竞秀,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达88座,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海拔均超1800米。其历史文化底蕴同样深厚,传说曾是黄帝炼丹之地(“黄山”之名便源于此),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无数佳作,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两次登临,并写下传世游记,可见黄山兼具自然奇观与人文内涵。

黄山风景区方圆240多平方公里,山势起伏,景点密布。考虑到团中多为中老年人,体力有限且时间紧张,导游为我们选择了一条相对轻松却不失精华的“经典路线”。一大早,我们乘车抵达黄山南大门,导游分发了提前备好的登山杖、塑料雨具和便携午餐,随后集体换乘景区大巴至玉屏索道——这是从前山上山的常规路径。可惜天公不作美,刚下索道便下起蒙蒙细雨,我们赶忙套上雨衣,徒步攀登半小时后,终于抵达黄山标志性景点——迎客松。大家争相在此拍照打卡,只为“证明”到此一游,无奈光线不佳,照片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从迎客松继续前行,沿途经过鳌鱼峰、一线天、百步云梯等景点。尽管雨雾弥漫、能见度低,但黄山的壮美仍扑面而来。由于莲花峰正处于五年轮休期,天都峰需提前两天预约且每日限流3000人,加之时间不允许,我们只能远远遥望,未能登顶。抵达光明顶后,行程便以下山为主,下午四点左右到达云谷索道口,多数人乘索道下山,再换乘景区大巴返回南大门。团中也有几位同行者选择徒步下山,耗时近两小时,其中就有与我们同坐最后一排的唐大姐——她已65岁高龄,此举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夸赞。据景区介绍,黄山后山风光同样秀美,西海大峡谷、始信峰、猴子观海、丹霞峰、飞来石等著名景点皆在其间,只好留待下次探访。

第五天上午,我们先参观了徽茶文化博物馆。讲解员简要介绍了中国六大茶类的区别、饮茶方式的历史演变,以及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的发展历程。随后在浙江大学茶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茶多酚的多种养生功效及相关产品,不少人选购了心仪的特色茶品。之后,我们前往黄山市屯溪区,探访有“千古之谜”之称的花山迷窟,探寻这座晋代人工开凿的怪异洞窟的奥秘。

下午,我们直奔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的篁岭。行走在高高的垒心桥上,远眺有“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称的篁岭水墨梯田,令人叹为观止;走进有500多年历史的篁岭古村,目睹被誉为“最美中国符号”的晒秋奇观——红黄橙绿的农作物铺满晒匾,点缀在白墙黛瓦间,别有韵味。村中鲜花小镇、花溪水街、水口雨林、天街、怪屋等景点也各有特色。当晚,我们夜游婺源弦高古城,青石长街华灯初上,马头墙下光影流转,仿佛穿越千年时光。

第六天上午,我们先参观徽州丝绸文化园,了解徽州丝绸的历史渊源、独特工艺及特色产品。随后前往黄山市徽州区容溪,先乘电动游船泛舟于清澈见底的丰乐湖,抵达观仙岛后,漫步于木桥之上,打卡拍照完毕,再乘坐景区“小火车”沿山返回起点,轻松惬意。下午游览翡翠谷,这里素有“人间瑶池仙境”“休闲养生福地”的美誉。谷中群峰竞秀、怪石嶙峋,最奇特的是由瀑布串联而成的百余个彩池,色泽如翡翠般温润,如彩珠般艳丽,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彩池奇观。

第七天上午,我们早早来到屯溪老街。这里地处新安江等三江汇流之处,自古便是水陆运输枢纽,与徽商的崛起密不可分。老街始建于南宋,兴盛于明清,如今除了屯溪博物馆、万粹楼、程氏三宅等核心景点,还汇聚了“同德仁”药店等60多家老字号商铺。这里更是品尝徽州美食的好去处,《舌尖上的中国》介绍过的毛豆腐、臭鳜鱼,以及黄山烧饼、徽墨酥等特色小吃一应俱全,许多游客都在此选购伴手礼。

之后,我们乘车前往歙县,游览5A级景区徽州古城。徽州古城古称新安郡,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始建于秦朝,自唐代起便一直是徽郡、州、府的治所,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格局。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徽州府衙、许国石坊(俗称“八脚牌楼”)、斗山街等,无不彰显着徽州深厚的历史文脉。

午后,我们乘坐轮渡前往千岛湖。游船启航后,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渐渐远去。行至江心,两岸青山对峙,峭壁如削,新安江如一条翡翠绸带在群峰间蜿蜒。随着江面渐阔,游船驶入千岛湖水域,眼前豁然开朗:浩渺湖面波光粼粼,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形态各异——有的苍郁如盖,有的裸岩嶙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如一幅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抵达浙江淳安码头后,我们品尝了地道的千岛湖鱼头宴,鲜美滋味令人难忘。

第八天,行程结束,我们踏上归途。这次皖南之行虽难免“走马观花”,但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底蕴深厚的徽州文化、保存完好的徽派古建,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而在游玩之余结识的新朋友,更是此次行程意外的收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