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别让“人民咖啡馆”流量乱象误导国潮方向


李艺珊

红墙、五角星与仿《人民日报》字体组合,“人民咖啡馆”凭借这套红色包装迅速走红,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打卡地标,火遍18省。然而,人民网评的点名与全国门店的整改,让其迅速跌落“神坛”,这场国潮营销的闹剧,不仅是个别品牌的危机,更暴露出国潮发展中的核心痛点:文化传承若沦为流量生意,公共符号遭商业滥用,再火爆的风口也难逃衰败命运。

“人民咖啡馆”的“翻车”,是多重风险叠加的必然结果。其一,公共符号私有化,触碰法律与情感红线。“人民”一词,承载着公共属性与政治内涵,是庄重且不可亵渎的。涉事企业多次申请“人民咖啡馆”商标被拒后,刻意隐去核准商标中的“要潮”二字,以仿权威媒体字体突出“人民咖啡馆”,误导公众产生联想。此举既违反《商标法》禁止混淆原则,更伤害了公众的情感认同,是对公共符号的肆意践踏。其二,国潮表达流于形式,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牌宣称“以咖啡讲中国故事”,却仅用搪瓷杯、老照片等符号装点,产品与普通咖啡馆无异,30元左右的定价也与“人民”定位脱节,是对国潮的肤浅理解。其三,流量至上思维作祟,经营丧失底线。从商标混淆到“软整改”,再到仿冒门店引发的舆情,尽显“底线让位于流量”的浮躁逻辑,只图短期利益,不顾长远发展。

“人民咖啡馆”兴衰,为国潮发展敲响警钟。真正的国潮,不是文化标签的简单堆砌,而是以创新为翼,激活传统生命力,实现文化价值与消费体验的深度共鸣。

众多优质品牌的成功实践,为国潮发展指明方向。赵记传承联动《红楼梦》,以非遗手冲姜撞奶技艺为基,推出文学主题甜品,搭配古典场景与红学互动,单场直播销售额破110万;德州扒鸡以非遗卤制技艺为核心,打造“运河文化体验店”,通过全息投影再现制作史,文创礼盒单季销量超800万;御仙都以“一菜一秀”模式,用科技还原满汉全席非遗技艺,单店月销达3000万。种种实践表明,国潮竞争力源于“文化+体验”的双向赋能。消费者为文化认同买单,品牌凭传统现代表达立足。咖啡本可承载文化,但价值在于内核温度,而非表面视觉噱头。

国潮崛起,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消费者为文化元素付费,是对传统文化现代焕新的期待,而不是成为资本收割对象。“人民咖啡馆”的起落,为国潮行业立起标尺。国潮可商业化,但要坚守底线,避免功利化;可年轻化,但不能无原则。品牌应摒弃流量浮躁,深耕文化根脉,以创新传承文化,以品质赢得市场。监管体系也需织密边界之网,加强规范引导,为国潮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