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吴如金,1982年出生,临邑县林子镇人。18岁前往苏州闯荡,先后担任苏州鑫硕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鑫硕源智能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山东省就业促进会副秘书长、圆融人力资源(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

11月18日,43岁的吴如金从苏州风尘仆仆赶回临邑,和山东曜华包装有限公司签订人力资源产线外包业务合作协议。
从18岁只身南下苏州闯荡,到以苏州、济南、德州为锚点织就跨区域人力资源网;从昔日火车站蹲点招工,到开发“职多聘”App实现供需指尖对接——25年风雨创业路,吴如金始终在“摆渡”中前行:渡企业纾解用工焦虑,渡求职者实现就业梦想,也渡自己在时代浪潮里不断抵达新的人生彼岸。
只身南下 抱团前行
2000年,18岁的吴如金经业内人士指点,揣着800多元现金和青涩的创业梦,只身踏上开往苏州的绿皮火车。这一去,便是他“人力摆渡”生涯的起点。
初到异乡,吴如金先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安身,他把所有空闲时间花在摸索门路上,了解当地人力资源公司分布、市场行情等。第一个月,拿到600元工资,他分成两份:300元用于日常开销,300元存到一张新办的银行卡上。心想:“这个钱无论如何不能动,如果在苏州待不下去,这就是回家的路费。”
在枫桥镇走访时,他看到一家店面牌子上写着“山东劳务”,便径直走了进去。见到老乡,两个年轻人相谈甚欢。随后,经老乡牵线,吴如金加入苏州市山东商会。时间久了,他又结识了其他3位在苏州不同区域做人力资源的老乡。虽年龄、性格不同,但源于相似的经营理念和目标,五人决定同舟共济,抱团发展。2019年,吴如金担任苏州市山东商会副会长。
2000年前后,苏州伴随外向型经济爆发式增长,用工需求持续旺盛。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者就业供给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给人力资源行业带来巨大机遇。
“起初,一边上网浏览黄页,寻找招工企业,挨家挨户上门对接;一边到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看到大包小包提行李的人,就跑上去问是不是需要找工作。”谈及创业初期,吴如金表现出更多的是“入对行”的兴奋,而对于创业之初的艰辛,只是轻描淡写。

随着合作不断加深,五人从资源共享走向合伙经营,慢慢打磨出分工明确的“五边形”团队:企业对接、院校合作、内部管理、现场服务、后勤保障各有专人主攻,既无单点依赖,又能同频发力。
很快,吴如金在苏州组建了家庭,买了房、买了车,合作伙伴也都迈上了事业发展新台阶。五名异乡客,在当地人力资源领域向下扎根。
合纵连横 扩大“朋友圈”
“发展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在于无法及时足量地匹配企业用工需求,尤其是不同专业的学生。”这一点,让负责院校对接的吴如金印象深刻。
他至今记得2007年的那场“用工硬仗”。当年9月,苏州一家企业招聘300名职业院校的实习生,吴如金接下这单业务,交了10万元保证金,约定3个月内完成招聘。当时,他们掌握的相关专业学生资源有限,多方调度后,还是差了近百人,最后只能靠高强度社会招聘补上缺口,勉强履约。
为摆脱被动局面,吴如金的对策是——积极对接山东省内相关地市,竭力打通人才供给渠道。他第一站就回到家乡,带领当时的德州市劳动局相关负责人,一起去苏州的各大企业考察。蹚好路子,输送了一批学生后,德州市劳动局心里有了底,双方合作越来越顺畅。
由点及面,吴如金逐步和多个省市达成合作。既横向拓宽了跨区域合作版图,又纵向打通了从人才供给端到企业需求端的通道。此外,他还拿下陕甘宁、云贵川地区的劳务代理,人力资源“朋友圈”持续扩容。

五人掌舵,扬帆远航。2015年,他们组建苏州理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吴如金担任总经理。当年,企业除原有的劳务派遣、人事代理、批量招聘业务,又拓展了产线外包、产能外包等多元业务,逐步构建起人力资源开发-精准匹配-全流程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2021年,企业年营业额超亿元,员工超百人,接送班车超百辆。
数字浪潮来袭,他们果断“换挡升级”,成立苏州职多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开发运营“职多聘”App。通过奖励机制吸引企业与求职者入驻,高峰时期,每天有上千人注册,发布招工信息数百条,帮助上千人解决就业难题。
2019年,吴如金敏锐洞察到苏州用工需求向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转变的趋势,成立苏州鑫硕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2020年,该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BD公司达成合作,连续3年缴纳增值税超300万元。
“雁归兴临” 反哺家乡
月是故乡明。2024年,受临邑县“雁归兴临”、林子镇“情系故里 智慧林子”人才回引活动感召,吴如金带领精干力量返乡。3月,在临邑县化工产业园,成立圆融人力资源(山东)有限公司。
深耕人力资源领域多年,对企业和求职者双方诉求有精准定位,吴如金掌握了一套成熟的运营模式。他在临邑县进行复制,经过近一年的培育,逐步开花结果。
“我们目前已经和县里的山东三千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味库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十五秒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他介绍,和企业合作采用较多的是产线或产能外包模式。以十五秒食品公司为例,圆融人力全程负责两条生产线的人员招聘、培训、排班与管理,根据订单需求灵活调整产能,既帮企业省下了管理精力,又让员工有了稳定收入。
他深知基层劳动者在就业中面临的难题,从出行、薪资、就业保障三大核心需求出发,推出全链条解决方案。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薪资保障制度。圆融公司创新推出“公司垫付薪资”机制和“灵活结算”服务。劳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工资日结、周结、月结等灵活结算方式,彻底解决了日工、短工“结算难、回款慢”的行业痛点。针对宝妈群体,还专设“弹性岗”,让她们接送孩子与工作两不误。
近一年来,工作千头万绪,吴如金应对自如。在德州创办圆融人力的同时,他还在济南同步成立众恒数科服务外包(山东)有限公司,主要满足瞪羚企业、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高新技术企业的用工需求。
“目前,我们正着手在省内搭建专属数据平台,解决当地就业的同时,实现苏州、济南、德州三地资源共享,实现‘人岗适配’,跨区域联动就业。”采访最后,吴如金笑称,他会一直保留那张存着300元的银行卡,紧握手中的桨,为更多人“摆渡”。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芦瑞瑞 姜伟 通讯员 | 朱雪松 申璐 曹雪松
编辑 | 芦瑞瑞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