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记者见到姚向东时,他刚从无锡归来,其作品《和风鹭韵》获首届全国漆画屏风展入会资格并被海澜美术馆收藏。这也是继前不久漆画作品《春·盛歌》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之后,又一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全国美术作品展5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业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能够入选的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是对姚向东绘画创作的极大肯定,也坚定了他继续坚持创作、弘扬漆画艺术的决心。
《和风鹭韵》
《春·盛歌》,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漆画展区
粉笔头开启画家梦
1979年,姚向东出生于平原县王凤楼镇。父亲从事建筑行业,经常在家画图纸,受父亲影响,姚向东自小就喜欢绘画。因农村的小学没有美术课,姚向东就仿照电视动画片上的一些形象作画。当看到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的动画片《九色鹿》时,被九色鹿的形象深深吸引。放学后,他就捡了老师用完扔掉的彩色粉笔头,在自己家的水泥粮仓上、木门上画出了九色鹿的形象,惟妙惟肖。
读初中时,渴望学习绘画的姚向东在一本《故事会》上看到了上海一所文化艺术学校的招生启事,于是报了名。因是函授课程,需要经常将素描、速写等邮寄给老师。姚向东回忆,就是那样一个并不便利的学习方式,自己却像蜂儿采蜜一样乐此不疲。
凭借对绘画的热爱和坚持,1995年,姚向东考入山东省戏曲艺术学校。入学后,才发现自己与来自大城市一些同学相比,绘画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他暗下决心,利用课余时间勤学苦练,绘画水平也稳步提升,几乎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
由于学的是实用美术专业,毕业后姚向东没有如愿成为一名画家。他在济南的广告、建筑公司做过设计,也曾在企业负责基建,还在山东建筑大学学习了土木工程。虽然这些行业与绘画关联不大,但他没有扔下手中的画笔。业余时间去各地看画展,临摹古人画谱。这些在家人看来“不务正业”的举动,姚向东却乐在其中:“那段时光,偶尔能画点画是我的精神支撑。 ”
2009年,董子文化街招商,姚向东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并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辞掉工作到德州开一家工作室。对他而言,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好处是可以与更多书画圈子的人交往,也能专心创作。但专职作画能否维持生计,让他内心迷茫、纠结。他清楚记得“转型”后成功卖出的第一件作品是写意画风格的山水四条屏,虽然收入不多,但对他来说却是关键性一步。在随后的日子里,他的作品被更多藏家和企业所收藏。 2011年,山东省第15届新人新作展,他创作的以日照五莲山为蓝本的山水画作品《和谐家园》获得优秀奖。借助这一奖项,他顺利成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专业修习,与漆画结缘
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姚向东,追求也越来越高,他决定去北京进修。 2012年,姚向东进入北京凤凰岭美术馆中国画研修班,师从著名画家龙瑞、范扬、程大利等,从临摹等基本功入手,开始了系统的山水画的学习。
当时全国第三届工笔山水画展将要举办,他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画了一幅山水画,却仍偏于传统,缺乏创新。苦恼之际,姚向东用电脑调图,无意识中调出了一个逆光山水,底色调成了蓝色,山成了金黄色。作品却出乎意料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几位导师都说很像磨漆画,建议他按照这种色彩对比度画。这种大胆的画法最终呈现出了一种漆画的效果,这也是姚向东第一次对漆画有了直观认识。这幅《月亮之上》成功入选了这次展览,也是他第一次入选国家级展览。
《月亮之上》
正是因为这次大胆尝试,让他对漆画心生向往。 2013年,第七届全国漆画高研班在昆明举行,汇聚了陈金华、程向君、汤志义等顶级漆画导师,姚向东毅然前往。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这种大漆是从漆树上采割的一种乳白色纯天然液体涂料,具有耐腐、耐磨、耐酸等特性,有液体黄金之称。漆画有着较强的包容性,姚向东在老师的指点下,尝试将自己擅长的中国画转化成漆画。借鉴工笔重彩,同时把第一次入选全国展览的作品结合起来,将在林间写生的一幅作品进行了转化,最终完成的作品《丽日》入选厦门漆画展。
之后,姚向东坚持国画、漆画“两条腿”走路,继续进行专业研习。 2015年,成功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成为著名画家何家英、许俊、林容生等导师的学生。之后,前往福州学习。当时,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闽江学院联合举办了第一届非遗保护福州漆艺高级研修班,姚向东更深入地学习了漆画,技艺也更加成熟。期间,作品《丽日秋韵》入选2015全国漆画展,《花开盛世》获第四届全国漆画展览入会资格。
《丽日秋韵》
造诣精进,屡入国家级展览
潜心的修习、创作不仅让姚向东的艺术造诣精进,更带来丰硕成果:作品《盛世花开》荣获“高洁品性兰蕙人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作品《太平笙歌》获同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入会资格,《太平笙歌2》获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收藏作品,《春·盛歌》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入选国家级展览的作品中,有个重要的系列画作《太平笙歌》,《春·盛歌》属其中之一。最初创作这个系列画作还要从2013年说起。一次,姚向东在杂志上看到吹奏芦笙的摄影图片,萌生了要创作一幅这样的作品的想法。 2015年,贵州凯里芦笙节,他专程前往采风半个月,拍摄了上万张素材图片,画速写稿无数。真正艰难的是创作阶段,从构思到起稿的初步阶段,姚向东就用了1个多月。此后,人物造型从写实到意象,数易其稿。不同人物、色调,不同位置、细节的尝试调整,数不清修改了多少次。
最终的成稿采用垂直线构图,9位芦笙吹奏者乍一看相似,但细看面部、头饰、穿着、动作又有不同。姚向东说,这是丰富画面的有效手法,增强整个画面气势的同时,显现出一种重复秩序美。夸张且有意味的人物角色刻画,喜庆且宏大的叙事氛围,动听悦耳的芦笙之音透过画纸,萦绕在观者的耳畔。
“离现实越近离艺术越远。 ”姚向东说,这幅创作以现实中的芦笙吹奏者为蓝本,却不是写实,创作中糅合了皮影、剪纸、中世纪壁画的元素,从而提升了形式美感和视觉冲击力,他自己也完成了从写实到意象造型的转换进阶,从画所观、所闻转变为画其心、其意。
《太平笙歌》系列作品都获得了业界好评,但在姚向东看来,这一题材仍有发挥的空间。“我们必须回到中国文化的自身语境下去创造我们自己的艺术,国力强盛势必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灿烂文化,进而突出自己本民族延传数千年经久不衰的东西。 ”姚向东说,大漆有着温润的光泽、优雅瑰丽的色彩,年代越久远越能显现出高贵的气质,与《太平笙歌》展现的繁荣盛世正相吻合。于是,他坚持用与《太平笙歌》相同的题材,做不同的艺术语言转换来备战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从底色上就做足了文章,黄、绿、橘色依次涂匀,通过打磨使黄色、绿色透出来,赋予底色层次感;画面左侧贴银箔,其余部分贴金箔,增加了画面的沉稳沧桑厚重之感;人物的衣服也用大漆做出褶皱效果,比之前的重彩画,更具质感,色彩更加艳丽,整个创作历时一年半,最终完成了这幅通过表现苗族芦笙节载歌载舞的生活状态,讴歌当下民族大团结、繁荣盛世的春之盛歌。
植根传统,用漆表现山水写意
艺无止境,此次获奖对姚向东而言只是一个新的开端,他还将沿着艺术之路一步一个脚印,不停攀登。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姚向东还是将眼光放在漆画上。漆画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发展至今,全国专业研究创作漆画的仅有几千人,而且大多在高校。 1984年全国第六届美展中,漆画才正式列为独立画种走进中国画坛。“作为一种传统艺术,还是要追根溯源。 ”姚向东认为,漆画要古为今用,要在那些陈旧的程式化的精致工艺中有突破性发展,关键在于提炼现代生活,推敲形式法则,并使漆画的艺术审美与漆工艺之特性融为一体,从传统材料美中焕发出现代造型之美,将漆画引进到现代审美领域。
《马灯》
《静香》
他计划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漆画相融合,把自己更擅长的山水跟漆画结合,将写意精神融入到大漆之中,使漆画既有东方艺术的神韵,又富现代生活的风采。“山东是书画大省,德州美术界也是一片人才辈出的沃土。感恩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给予指导帮助的每一位师友。我期待与德州更多的优秀画家同进步、共成长,在绘画领域有更大作为。 ”姚向东说。
人物简介
姚向东,望岳轩主人。 1979年生于平原县,毕业于山东省戏曲艺术学校、山东建筑大学。 2015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 2016年结业于第一届非遗保护福州漆艺高级研修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百家金陵收藏奖获得者、山东民盟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国画院副秘书长、山东省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德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齐鲁文化之星。出版有《姚向东画集》《姚向东山水画写生作品集》等,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并获奖。
记者|尹滨 尹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