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 | “必须冲锋在前,因为我是党员!”德州战“疫”一线的党员故事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这场战斗中

德州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

构筑群防群治严密防线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每个战“疫”故事的背后

我们听到的都是一个声音

“必须冲锋在前,因为我是党员”

庆云:1.3万余党员争当“逆行者”

庆云县动员全县656个基层党组织、1.3万余名党员迅速行动起来,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庆云骤然打响。

大年初一早上,庆云县人民医院全体职工全部按时到岗,拉开了全员上阵、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战斗序幕。该院加强人员力量,充实医疗救治、护理管理、院感防控、后勤保障等专门小组人员队伍。积极采购配备了充足符合要求的救治药品、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由柳光智、卢玉荣、解金枝等党员带头,在请愿书、决心书书上摁下鲜红手印,组建180名医务人员构成了六个梯队,参与到一线防治、救治工作中去。预备党员杜万朋,身先士卒,率先进入隔离区。


庆云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党员带头,在请愿书、决心书上摁下鲜红手印

庆云县联防联控,对城市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排查防控工作实行单位帮包责任制,县直各部门全体党员干部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28日,县产业发展中心按照疫情排查防控工作部署在6名党员带领下分成信息排查、隔离防护等5个工作组,与汇吉名家小区进行了详细对接,对该小区372户进行了整体摸排。为减少传播途径,产业发展中心采取了电话温馨提示的方式对该小区372户进行电话访问,做到区不漏户、户不漏人,早发现、早治疗。

庆云县产业发展中心党员开展排查防控

为更好地防控疫情,庆云县各村两委干部、党员迅速投入工作。29日,庆云镇后于村支部书记于世龙的家属为居家隔离人群送去食品。在这户隔离期间,村委会每天都会进行巡查、测量体温,并且询问是否有其他需要。居家隔离需要14天,难免需要食品、日常补给,大都需要村委会帮忙送上门。为此,于世龙动员自己的家属,随时待命,为隔离居民“送货上门”。“我是党员,特殊时期,我不带头谁带头?”于世龙说道。细致入微的服务消除了隔离居民的恐惧心理,缓解了隔离人员的情绪,温暖了居家隔离人员的心。


武城:75岁老党员带头坚守一线

自大年初一始,武城县广运街道西关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65人自愿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

武城县广运街道西关村在村内显著位置张贴了评选模范人物典型的“告示”,并放置了投票箱,让全村村民评选出自己心中的模范典型。西关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岭说:“我认为要借这次机会,让群众知道什么是先进,什么是模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们推出了让群众投票选优秀模范人物。产生的轰动效应是相当大的,它的效果是带来了五六十口子年轻人,自愿报名参加到防疫防控当中来。”

臧玉武是一名75岁高龄的老党员,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臧玉武表示,自己是一名老党员,应该站出来给青年们做一个榜样。

詹春山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在不久前,他因一场交通事故导致腰部受伤,在疫情面前,他放弃在家疗养,而是发扬了部队官兵轻伤不下火线的优良作风,同样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咱既是一个党员,又是一个退伍军人,得认认真真、完完整整地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武城县广运街道西关村村民詹春山说。

正是有臧玉武、詹春山、鞠红霞等一批普通人尽己之力守安宁,广运街道西关村人人靠前站、人人参与疫情防控成为行动自觉。

武城县广运街道西关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岭说,一开始没有这么多人参加,仅仅是几个党员、几个干部、几个网格员,到后来我们不断地宣传、发动,起到了这么好的效应。所以说这是一场战争,党员干部要在这场战争中当英雄。

一个村7名党员带领86名群众筑起防护墙

在庆云县庆云镇王古泉村,党支部和93名村民一起,用实际行动守护村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王古泉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军介绍说:“自县里发现确诊病例以来,我在我们村微信群中发动村民自愿报名守路口。有的在群里报名,有的给我打电话报名,一共报了100多人。经过筛选,将93个60岁以下的村民作为路口的值班人员,其中包括7名党员。”

经过党支部讨论商议,93名村民被编成9个小组,守护村上3条主要路口,每个路口安排3人24小时值班,查验往来车辆、人员,不是特殊情况的一律劝返。同时做好宣传教育与进出人员登记,确保出入无风险、疫情有防控。值班期间吃饭问题全部由村民自行解决,初步规划值班时间最少14天,具体时间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而定。

“现在正是春节,村民有走亲串友的传统,现在大多数村民不串门了,但还有少部分村民有‘疫情离我们很远’的错误想法。除了看病就医、外出买生活必需品这些必要情况,我们把要出村村民劝回家中,别村来走亲戚的一律劝回去,真正切断病毒的传播。”参与值守的村民说。

交警党员带头抗击疫情: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德州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女子中队中队长邓金凤在省道353线德城南收费站进城检查点指挥车辆接受防疫人员的体温检查。当天是她的生日,但是她却忙得顾不上过。

“春节前我就在密切关注疫情方面的消息。比起我们来说,那些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更辛苦。生日以这样的方式度过很有意义,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这位党龄11年,又刚刚获得“全省十佳交警”称号的“女汉子”说道。

“一大队有正式党员59人。有职务的党员发挥带队伍的热情和落实任务的坚定性,普通党员以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其他同志,坚决服从命令。”副大队长刘军说。大队长、党总支书记邵勇一直坚守在一线,各党支部书记也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五中队是办案中队,平时不在路面执勤。大队接到省道353线德城南收费站防疫检查任务时比较紧急,五中队中队长、党员邵明泉主动请战,到防疫一线去,给大队合理调配警力争取了时间。一中队、二中队的中队长年龄偏大,但是老党员发挥关键时刻头脑清醒、态度坚决的优势,在身体患有慢性疾病的情况下盯靠在一线。

女子中队副中队长张宗凯不是党员,但是被邓金凤的精神所感动:“邓队给我们带了个好头,我们要想她学习,为抗击疫情,为路畅人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17年前曾阻击非典,高速交警王寿成:我是老党员,岗位需要我,我上!

1月29日大年初五下午2点半,55岁的高速交警王寿成正在位于京台高速德州北出口的卫生防控检查点执勤。从早晨8点上岗,他已经连续工作了近7个小时。一直到队友提醒,才想起自己还没有吃午饭。

“ 在防控检查点的执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拦截出口车辆,配合卫生部门的工作”,王寿成说,“一个检查站点就是一个作战队,我们各负其责,共同战斗。”



入警33年,王寿成一直在一线从事交通管理工作,几乎走遍了交管的每一个工作岗位。2009年4月,他被调往高速交警支队,一干就是11年,现在是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支队一大队二中队中队长。

经了解,这位不善言辞的老交警2003年参加 过阻击“非典”战斗。“现在是非常时期,队上人手有限,我是老党员,工作经验有,家里负担少,岗位需要我,我上!”

“为工作尽心尽力”是同事们对王寿成的一致评价。2004年工作期间,王寿成被一辆大货车撞伤并碾压双腿,造成小腿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如今双腿内还存留有4块固定钢板,一到阴天下雨时常疼痛难忍,但王寿成却打趣道:“我这腿比天气预报准。”这次伤病还造成了他双脚踝关节功能丧失,无法跑步、跳跃和正常下蹲,站立的时间长了,双腿就会肿得厉害,甚至影响行走。上级领导多次找他谈话,打算为他调整岗位,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一直在一线工作。

禹城47年党龄老党员:捐出特殊党费助力疫情防控

1月30日上午,禹城市交通运输局退休干部关东亮,将一份申请书和500元特殊党费交到机关党委书记崔仁刚同志手中,恳请党组织将这笔党费用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

关东亮是一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干部,退休前任市交通局纪委书记。几天来,他时刻关注着疫情动态,牵挂着疫区人民的健康,同时也关注着全市尤其是交通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进展。不但主动请缨承担起单位家属院疫情防控和人员排查的重任,还总想着如何为疫区人民做点什么,尽自己微薄之力,于是就有了开头一幕。

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缴纳特殊党费了。2017年,他为我市扶贫工作缴纳特殊党费600元,2018年200元,2019年200元。而且,关东亮同志退休不褪色,在继续支持交通工作的同时,始终热心公益,奉献余热。2015年退休后,他参与组建老年大学艺术团、禹城市见义勇为宣讲团、禹城关心下一代“五老”志愿者团队、禹城学雷锋献爱心巡河大队、传承红色基因宣讲团等志愿者团体,并先后获得德州市“见义勇为模范”、德州市“好人之星”、德州市“最美十佳老有所为人物”等荣誉。

宁津党员:设置先锋岗、划分责任区、组建服务队

“今天体温怎么样?家里还少什么用品,第一时间告诉我,马上送去。”1月30日,宁津县相衙镇党政办科员吴浩然早上醒来后马上给武汉返乡人员发了一条微信询问情况。像吴浩然一样,连日来,宁津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迅速响应、快速行动,带头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疫情防控“红色堤坝”。



“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迅速行动起来,站好岗、担好责、带好头,众志成城、科学作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月27 日,中共宁津县委组织部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倡议书。宁津县103个驻区单位和5300多名党员对全县城区166个小区、家属院进行联防联控。该县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服务队等形式,充分发挥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在非常时期、关键环节发扬大无畏精神,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主动承担急难险重工作任务,带领广大群众筑牢疫情防控网络,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高高飘扬。

武城:入党积极分子带头冲到战“疫”一线

“疫情就是集结号,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是组织对我们的考验,这个时候我们不出力,谁出力,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面对当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武城县一大批入党积极分子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铮铮誓言。

在武城镇西贾村,吕金泽和吕昊泉就是其中2个。吕金泽和吕昊泉看到村内党员干部们日夜盯靠应急检测点的忙碌身影,深受感动,两人主动找到村党支部要求参与应急执勤。 像吕金泽和吕昊泉这样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入党积极分子,在武城镇各村还有很多,比如牛庄村牛开新,东曹村的王雷山、曹铭军,新孙村的孙建山和孙建海兄弟,等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争中,他们有的主动参与执勤、有的捐赠口罩等防疫物品,有的无偿提供机械帐篷等物品。

如今,在武城县,有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带动,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爱心人士参与到这场疫情阻击战中。郝王庄镇后玄村村民张泽强,从事辣椒收购工作,疫情发生后很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联系郝王庄镇卫生院后,捐款10000元用于全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现在国家有难了,咱就得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会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张泽强说。

刘玉敏,是广运街道办事处兴武社区网格员的家属,她本不需要承担防控疫情的责任,却义无反顾的投入排查防控的工作中去,从大年初二开始,她就一直参与其中,挨家挨户的排查记录、不分昼夜的巡查值守,自愿投身于防控一线,做了一名平凡而又伟大的逆行者。


乐陵:73岁老支书,防疫情每天巡村2.5公里


1月30日,正月初六早上7点,乐陵市寨头堡乡寨头堡村还处在一片沉静之中,村子的路上几乎没有行人,一个步履缓慢的背影尤为引人注意,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曹俊兴。

今年73岁的曹俊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已44年,也是一位有着44年党龄的老党员,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除了在村门口劝返外来人员外,曹俊兴还给自己定了一项新任务——每天都要把村里的大街小巷转一遍。



“农村是防疫的薄弱环节,提高村民防疫意识,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曹俊兴边走边说道,寨头堡村有村民200多户,人口900多人,想要走遍全村,至少要走2.5公里,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于曹俊兴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走累了我就停下歇歇,再继续,就当是锻炼了。”曹俊兴笑着说道,走走停停一趟下来他要用40多分钟,遇到外出的村民还要多“唠叨”几句防疫期间的注意事项,时间就更长了。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让曹俊兴神情顿时紧张起来,他急忙接起电话,还没等对方说什么,就急忙问起了自己关心的事:“你家孩子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有没有发烧发热的现象?”

原来,打电话的村民家中的儿子从湖北回来过春节,正在家进行隔离观察,村民打电话说家里的垃圾想要清理出去,给卫生院打电话没联系上,希望曹俊兴帮忙给联系下。

放下电话后,曹俊兴赶忙联系了乡卫生院,详细说明了缘由,额头上紧皱的眉头才逐渐舒缓开来。“村里有3人从湖北回来过春节,他们一到家就立即进行了自我隔离,有什么需求可以打电话联系村委成员,我们会为他们提供生活必备服务,乡卫生院每天会给他们测一次体温,所有垃圾必须进行消毒后才能清理出去。”曹俊兴介绍道,目前3名村民情绪稳定,无任何症状。

除了加强对来往人员的管控,寨头堡村对需观察人员及其密切接触人员进行动态监控,乡村医生随时了解其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我们购买了84消毒水,在入村卡口、垃圾存放点位以及街道喷洒消毒。同时,村里的28名党员组成‘防疫小组’,轮流在村口劝返点和村内主要路口执勤,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为村民筑起一道防疫墙。”曹俊兴说。

疫情防控逆行路上的“第一书记”:疫情当前,咱必须冲在防控最前面

“这不是马书记吗,大过年的,你咋又来了?”1月30日,大年初六一大早,在乐陵市寨头堡乡马道口村,看到送来的口罩、消毒液等物品的省派第一书记马新广,80岁的五保老人李桂英一脸惊讶。



“大娘,新年好!现在有个疫情很严重,您没事可别出来啊,在家好好呆着,出门更别忘戴口罩啊!”马新广叮嘱老人道。

“疫情当前,咱当第一书记的就得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冲在防控最前面,群众安全大于天!”马新广说。

当见到马新广出现在村口的那一刻,马道口村党支部书记马书军的眼睛湿润了。他知道,为了村里人,马书记到底还是没能履行陪妻子儿子过完春节的诺言。



今年1月23日晚,马新广在马道口村才赶回到德州陪妻子儿子一起过春节。可是,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身在德州享受着亲人团聚的马新广却待不住了。每日听着新闻里疫情不断扩大的消息,他不断地向村干部打电话、发微信、提建议,密切关注着村里的情况。当看到乐陵市恢复正常工作的通知,他再也待不住了。

“我必须回去,一天也不能耽搁了。”大年初二上午10点,一回到村里,马新广和帮扶干部边文剑就进入“连轴转”状态:顾不上喝口热茶、吃口热饭,马新广招呼赶来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就站在村委会大院内,戴着口罩开了个碰头会,接着全村转了一圈,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要求,详细掌握外省返乡人员和其家庭的信息、人员接触情况,又到村口设立的劝返点值守,看望贫困户。

其实从2019年4月驻村到现在,马新广早已把自己当成了马道口村的一员。一年来,马新广以村为家,把百姓当亲人,以一颗赤诚至爱之心,关心关怀群众,开展扶贫扶心扶志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人心、改善民风,建强村“两委”班子,还领着乡亲们靠勤劳致富奔小康。他为贫困考生争取5000元金秋助学金,争取经费支持2万元用于村里党建建设,组织驻村1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赴济南开展“大手拉小手 ,科技伴成长”教育实践活动,争取财政产业扶贫资金60万元,利用村内4000平方米的闲置坑塘资源,发展台湾泥鳅养殖项目,通过“党支部+项目+农户”模式,使村集体收入达4.5万元,让村里实现了大变样。

“你驻村这一年来,在家呆过多长时间啊!这大过年的,你一回去又不回来了,你心中还有我跟儿子吗?”1月29上午,马新广在德州泰康药业有限公司工作的妻子打来“查岗电话”。“这几天估计是回不去了,要在村里帮忙抗疫。”马新广边解释边牵挂着村里的老百姓,“媳妇啊,现在口罩村里缺的比较多,你看能不能想办法给弄一些?”

当天下午,马新广的妻子便自掏腰包购买了口罩、酒精、消毒液等一大宗物品,送到高速公路路口,马新广开车将物品接到马道口村。1月30日,他又召集村干部帮忙把口罩、消毒液一一送到村民和贫困户家中。随后,马新广和村干部、全体党员一起,分片在有外省返乡的村民家门口,开始了新一轮宣讲。马新广说,“疫情严峻,这是对我们党员队伍的考验!每个党员分片包户,加强不间断巡查巡逻,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必须全面行动起来,严防死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卫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

编辑|朱代军
德州24小时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