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坚强后盾的坚强后盾|市中医院医学设备科杜宏梅之子写给最美逆行者们的一封信

向最美的逆行者们致敬:

“以心为灯,愿做生命的守护天使”“虽不在一线,但我必须要成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坚强后盾,守护人民群众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些话语,“老杜”女士(我的母亲)每天在吃早饭的过程中时刻念叨,我明白,在疫情爆发的那一刻她作为人民群众口中的医务工作者,她就已经做好了与病毒斗争的准备。

如果说在前线与病毒争分夺秒的医生是天使,那么中医院器械科的医疗防控物资保障者们必然是那神圣天使背后隐形的翅膀,“你们的需要是什么,有哪些是非常迫切的”这是我妈每天中午、晚上最常说的一句话,“外科口罩告急,一次性手术衣告急 ,护目镜告急......”一次又一次的告急,“老杜”拿起正充电的手机一边联系医疗供应商,又一边利用朋友圈,微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供货资源联系调配,对方的“没问题”这三个字成了最令她心中舒缓的词。    每天接打多少个电话估计她自己都数不清了吧,而我能做的就是让她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午饭,“妈,歇歇吧,喝口粥”“好”她应和着“嘶~”却疼着倒吸了一口凉气,我明白,她的嘴角又因为上火起了一个大泡。

“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自然六合内,少闻贫病人”每当感染者减少一个也许就是她们医疗防控物资保障者最大的慰籍。像“老杜”这样的行政职能科室人员虽不是一线的医生护士,却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顺畅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她们虽未身着防护服,却也怀一颗赤子之心坚守岗位。正是在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医务工作者和医疗物资保障者们的努力下,各种医疗防控物资才会满足基本供应需求。

愿病毒早日败退,愿逆行者们早日归来,愿杏林春暖,繁花与共。


以上,是医学设备科副主任杜宏梅的儿子写给德州市中医院的一封信,献给像他母亲一样默默无闻的医务工作者和医疗物资保障者们。当杜宏梅得知这封信的时候,她正在忙着给临床科室调度物资。在阅读了孩子的信件后,她的眼角泛起泪花。“没想到自己一直认为长不大的孩子,一夜之间成了有担当的男子汉,做饭,收拾家务......”杜宏梅感慨,除了欣慰,更多的是对孩子的愧疚,本想趁着孩子寒假能多陪陪他,却不想疫情打乱了原计划。



其实,像杜宏梅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当家人看着他们忙前忙后的身影以及充满内疚的眼神,一句“你放心忙吧,我会照顾好家里的......”让他们如同身披铠甲,冲锋陷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成为广大医护人员构筑起安全防线的坚强后盾。

“疫情是号角,医院是阵地。”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德州市中医院处于紧急防控状态。物资储备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全面掌握临床需求的情况下,并针对春节突发疫情,同时充分考虑物流供应等诸多因素影响,库房对医疗防控物资也做了必要的储备。然而,疫情发展的严峻程度及速度超乎想象。一线工作人员的医用口罩、防护服等基础防护用品缺口急剧增加,这犹如为疫情防护工作设置了一道关卡,临床医疗物资告急无疑是对医学设备科的一个挑战,市中医院医学设备科主任杨洪军、副主任杜宏梅为此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他们一天打上百个电话,想尽一切方法寻找医疗防护物资信息,一听说哪儿有防护用品货源及采购渠道,就第一时间联系了解情况,不管多着急都要经过层层筛选,严格把关后,再采购回来投入到临床使用。即便是这样,临床物资仍存在很大的缺口。

库管人员怀揣一颗赤诚心,他们放弃和亲人团聚的时光,不计报酬,不讲条件,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他们24小时值班坚守岗位,随时保证临床防护物资的需求,为战斗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做好坚实的保障。疫情当前,市中医院医疗物资保障就是这场战役中的“粮草”和“弹药”,我们将全力以赴,当好先行官,当好保障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一切物资准备。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左天普 王琰

编辑|唐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