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口罩等医疗防控物资紧缺。如何解决这一巨大的缺口,位于单县的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朱氏药业)大年初一紧急调度,在短短的时间内让口罩日产从1万只迅速上升到了17万只。
作为一家原本不是以口罩生产为主业的药企,他们是如何做到口罩产量“突飞猛进”的呢?近日,记者来到朱氏药业蹲点探访。
两个手机天天被打爆
2月26日上午,我们来到朱氏药业,经过测量体温、登记消毒后,得以进入厂区。
“公司的员工,每天要测两次体温,消毒两次,雷打不动。各部门主管负责各部门区域的消毒。防范意识深植于每位员工心中,员工打个喷嚏、流鼻涕也报告。”朱氏药业口罩生产项目总指挥朱启建说。
朱启建的电话不时响起,都是询问购买口罩事宜的。“我的两个手机,天天被打爆,不长时间就没电了。”
一尘不染的生产车间内,员工们身穿标准化蓝色工作服,“全副武装”在生产线上操作,一只只口罩如流水般飞下生产线。现在企业有578位员工倒班上岗,8台机器马力全开,24小时不停机,口罩日生产能力达到17万只。
在生产区的走廊里,我们隔着玻璃观望一个漆黑的车间,朱启建解释说:“这是注射器生产车间,设备都是德国进口的。现在暂时停产了,全力保口罩生产。”
日薪2万元从外地求才
在口罩生产车间,朱启建梳理出朱氏药业生产口罩的时间节点。
朱氏药业董事局主席朱坤福得知疫情防控亟须口罩后,大年初一,带领集团主要负责人连夜奔赴江苏张家港,洽谈购买口罩生产设备。他们次日凌晨一点半到达张家港后,与合作商洽谈,凌晨四点多,订下10台设备。
设备订了,但没有物流公司运送,朱氏药业就派出了自己的物流车负责设备运输。“运输过程非常困难。由于设备数量多、体积大,我们分派三批物流人员进行运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负责生产的经理孟良玉说。
初三晚上,设备运回单县。他们立即组织安装、生产。由于疫情,设备安装人员无法到企业,设备无法正常安装运转,怎么办?公司当即决定,以每人每天2万元的报酬,从外地聘请技术指导员,同时组织员工进行口罩生产培训,并将所有能上岗的人力投入口罩生产线。
“医用口罩不是朱氏药业的主打产品,以前我们只有一台机器、一天1万只的生产能力。疫情防控,口罩缺口大。朱氏药业作为省应急企业,应该有企业的担当。”朱坤福说。
多亏了政府帮助协调
“在扩大口罩生产的过程中,政府给予的帮助让我们很感动。包括原材料、设备的采购和相关手续的办理,一路绿灯。”朱启建打开手机,调出一张通行证的截图,“前天晚上,我们去外地买维修设备。下高速后,20公里内有六七个疫情防控卡点,不让通行。我们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值班人员连夜给办通行证,通过手机发过来。深夜12点还打电话询问通行情况。”
“节后开工,因为疫情防控,很多员工出不了村,没法返岗。当地政府看我们需要哪部分员工上班,就协调他们来上班。说实话,确实很让人感动。还有贷款问题,在政府的协调下,节后已有4批贷款到位,分别是300万、500万、800万、1600万……”朱启建说。
员工怎么就餐?11点40分许,我们去餐厅,见员工三三两两到餐厅吃饭,餐桌保持1米左右的距离。开饭时间为两个小时,员工分四批就餐。原本能坐4人的桌子,只坐1人。我们碰到了刚吃完饭的员工魏辉。他大年初一放弃举家团圆,到车间调试设备。“新机器上午安装,下午试机。这段时间工作很紧张,大家没有叫苦叫累的,都在加油干。”魏辉说。
生产口罩还面临啥困难
口罩的产量扩大了,企业还面临着哪些问题呢?
“原材料涨价,这是当前口罩生产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朱启建说,“口罩看着简单,实际上生产的机器设备很精细,在生产时需要精准控制。原材料涨价,生产设备、运输成本也涨价。比如,生产设备的配件超声波发生器,平时是4000元一台,后来涨到8000元一台,我们公司刚买进的10台,已经是2万元一台了。”
原料酒精,原先是一吨4000元,疫情发生后涨到1万多元。“有资质拉危险品的车,菏泽及周边地区电话打遍了。”朱启建说。
据朱启建介绍,当前口罩紧缺,政府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对生产设备也要抢购,生产设备的配件出了故障,不好配。有个配件,由于物流当时跟不上,为了保证生产,他们安排车辆专程去取。
朱启建认为,这些共性问题,一方面需要市场调节,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弥补市场的失灵。
晚上10点多,朱坤福去车间转转,看看设备运转情况。对于他来说,看着一只只口罩流下生产线,就觉得心安。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