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统村的集体经济增收之路

阳光明媚,春忙正当时,在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田里,一架自走式喷洒机正在为小麦打药。“这是去年新流转过来的200亩红薯茬地块,必须打“解药”缓解红薯茬地块药物残留,这样才能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夏津县双庙镇李文庄村党支部书记、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王兆国说。

李文庄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2018年正式运营,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目前,已有200户群众600亩土地带地入股合作社,经营效益良好,村集体经济也有了初步积累。“看现在的长势,今年的收成应该差不了。”望着这成片长势良好的小麦,王兆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然而合作社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合作社运营第一年,由于经营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原因,合作社亏损一万多元。“一万多元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头一枪就哑了火,家人埋怨、村民嘲笑,我们几个负责人当时真有放弃的念头。好在有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2019年合作社运营第二年,王兆国带头上阵,喷药、施肥、灌溉现在已是样样精通,“必须自己体验、亲身经历,才能从中学到必需的知识,才能积累经验。自己变成种庄稼的内行人,才能知道那片庄稼得了什么病,那片庄稼缺了肥。”经过一年的打拼,终于实现了盈利,在对带地入股群众进行分红之余,村集体也从纯收益中抽取10%的管理服务费用,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积累。

对于以后的发展,王兆国说:“我们将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争取相关政策扶持,配齐必需的农机设备,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条件合适的话将进一步流转土地,扩大经营规模,效益好的话,将从纯收益中再提取10%对群众进行二次分红。”通过三年的磨砺,王兆国从最初的个体经商人员,变成一个地道的职业农民,这里面有不服输的个性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作为一名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致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职责使然。

在年初召开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视频会上,镇党委书记于洪国立下了目标:2020年全镇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要达到3万元以上,这不但是一个政治任务,更是群众的共同期盼。会后,王兆国同样感受到了压力,这就需要把合作社种植规模再扩大一些,把成本再降低一些,把产量再提高一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卢希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