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山东医疗队队员的镜头记“疫” 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老师儿”


山东医疗队队员张霞把自己的食物送给患者,患者表达感谢。

      截至3月20日,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入驻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7西病区已45天。医疗队员李洪振,带着他那台从济南背到武汉的单反相机进入隔离病房,在紧张的护理工作之余,拍摄下了同事们工作的瞬间。他的镜头中有医术精湛还擅长“话疗”的战友、有两地医生远程连线救人的暖闻、有出院患者为他们点赞时的喜悦……他说,队员们在这里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师儿”。

  擅长“话疗”的医生

  “谢谢纪大夫、谢谢咱们山东医疗队的所有队员。”在位于武汉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多位即将出院的患者拉着纪洪生合影。其中,一对患者夫妻口中不断说着感谢的话。缺氧加护目镜的紧勒,让他觉得头疼,但面对要合影的患者仍是来者不拒,还不断地鼓励着他们。

  今年52岁的纪洪生是山东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2月2日到达武汉,4日进驻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作为重症医学专家,他每天都要进出隔离病区,除了日常的紧急救治,当天不把负责的患者挨个查一遍房,他绝不下班。但没有人知道,纪洪生其实也是一名病人。有痛风病史的他,病情一旦发作,双脚浮肿,不能久站。为此,临行前,他特意装了一个月剂量的痛风药。

  由于不少患者刚入院时出于对病情的不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失望、缺乏信心等情况。除了医治病症,纪洪生还很善于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2月底,病区内收治的一位患者由于心理焦虑,非常抗拒治疗。他得知后,连续三四天每天挤出半个小时时间,和患者聊病情、聊形势、聊生活,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疏导。战友们看到他的苦口婆心,将这种疗法戏称为“话疗”。聊天中,患者与纪洪生逐渐建立信任,开始配合治疗,目前已经出院。

  两地远程连线救人

  第三批山东医疗队所在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7西病区,收治的都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病人病情相对复杂且病程较长,往往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长期卧床。

  72岁的严大爷,是一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2年前接受过肺癌手术,还有过脑梗死病史,加之长期卧床,老人的四肢肌肉严重萎缩,治疗、护理都有很大难度。为了缓解老人肌肉萎缩等症状,医疗队员李敏敏专门联系了山东的同事,通过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为严大爷制定康复方案。在两地医护人员共同的努力下,老人的病情逐渐稳定,身体各项机能也开始慢慢恢复。

  “到达武汉后,‘家里’ 的同事们每天都关注着这边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给我们提供各种帮助。”李敏敏说,为了缓解病区里患者的焦虑心情,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远在山东的同事们给她提供了大量心理疏导资料,让她和患者沟通的时候能快速获得信任和认可。

  “重症监护科的同事为我找到防止护目镜起雾的好办法;护理科的同事提供防止皮肤受损的金点子,还有很多老师、伙伴提供了有趣的减压视频、促进睡眠的小技巧,以缓解病患的焦虑和担心……”李敏敏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远在山东的战友们是她坚强的后盾和力量的来源。

  给山东“老师儿”点赞

  “直到病人康复出院,我们彼此也未素颜相见,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我们的姓名。对于他们来说,山东医疗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师儿’。”队员李洪振说,自己平时就热爱摄影,从济南出发之前,他特意带上了自己的单反相机,一路背来武汉。

  “这张照片中的患者,因为药物副作用影响,食欲一直很差。为了让她增强免疫力,病区内的战友有的将山东寄来的营养餐带给她;有的同居住的酒店沟通协商后为她专门配餐,然后大家每天接力把三餐从酒店带到病房。”

  “这张照片,是我们用学会的第一句湖北话‘莫和不过’(指不要害怕的意思)安慰病人。现在他已经出院了,生活得很好。”“这张照片,是患者出院前与我们合影,伸出大拇指说:山东‘老师儿’,给你们点赞!”“这段时间,病区里的患者总爱用‘老师儿’称呼我们,听着就觉得亲切”……

  李洪振对每个画面里的故事如数家珍,他说,这些令人动容的瞬间早已深深刻进他的生命中。“最初只是觉得隔离病房中的这些画面很宝贵,所以尽可能在紧张的护理工作之余,拍摄下同事们工作的瞬间。慢慢的,我发现镜头下的故事越来越多,一帧帧画面记录了这段时光中的感动和美好。”

  这两天,武汉的樱花陆续绽放,春意盎然的景色让每日匆匆往返于病区和宿舍的他心情也舒缓了很多。闻着隐隐花香,下班后的李洪振在一张纸上写下行小字:“疫情过后,岁月静好。”

来源: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