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红旗就要扛、有第一就要争 | 禹城:让干部能耐亮在百日攻坚擂台上


过去一年,禹城市成绩鲜亮:全国百强等名次继续攀升进位,下半年协同发展督查评议与齐河并列全市第一。

面对这张漂亮的成绩单,禹城市并未沾沾自喜。 3月21日,在禹城市“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攻坚克难动员大会上,寻不足、找差距、再加压,成为会议一大基调。一场大会,没有“你好我好”的一团和气,只有充满辣味的问题解剖,让很多干部直呼“红脸、出汗、添劲儿”。

德州市委常委、秘书长、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说:“面对全省、全市大干快上的势头,如果我们一旦产生小富即安、小得即满的心态,就一定会落入时代下风;没有危机感、紧迫感,还是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就跟不上全省、德州市创新发展的节拍。 ”

拿出分秒必争、尽锐出战的劲头,禹城市在整个县域、全体干部中摆下百日攻坚擂台赛,吹响“有红旗就要扛,有第一就要争”的进军号,鼓励广大干部在攻坚擂台上亮能耐、展本领、争一流。

禹城市列出5个方面、25项重点任务清单,逐项分解、层层压实,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项项都完成;围绕打造高端制造业新城这一定位,禹城市开辟产业发展、财政增收、乡村振兴、城乡建管等战场,全体干部倾力出击,树立目标、过程、问题、结果四个导向,跳出部门看禹城,跳出禹城看周边,向高处攀、跟强者比、与快的赛,干就干最好,争就争最强;将考核评价向招商引资倾斜,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在产业之间、招商队伍之间、市直部门之间、各阶层之间、各系统之间、各企业之间,来一场招商引资大比武、大竞赛。“我们每啃下一块骨头,就补强一项优势;每攻下一个山头,就迎来一道东风。关键在于,困难多大,我们的合力就要多大;骨头越硬,我们的作风就要更硬。 ”张安民说。 

抓发展就是抓项目。聚焦项目建设,禹城市沿链聚合,着力引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上下绣花功夫——以产业眼光看农业、以工业模式抓农业,从“二产的原料、三产的基地”角度培育一产,深层次推动三产融合;在高端制造业基础上延伸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企业智能化提升,在各大园区深度布局5G网络,为智能制造赋能。聚焦高质量发展,禹城全面叫响“以亩产论英雄”,对低层次、凑数项目坚决淘汰;强化专业招商,让懂行的专家里手抓招商,让抓招商的干部努力成为洞悉行业、把关项目的专家。“我们将在PPP+园区、基金+园区、工业地产+园区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多种方式,让要素跟着项目跑,实现经济逆风飞扬,换道超车,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探索助推禹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禹城市市长滕海强说。

抓项目就要抓环境。禹城提出,将在落实的力度、办事的速度、服务的温度上下功夫,提高禹城在客商心中的“首位度”,打造引商“强磁场”。

疫情期间,禹城市行政审批局推出提前介入、跟踪指导等一系列举措,通过线上办理、全程帮办代办等措施,助力企业发展。去年以来,禹城推进流程再造,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审批资源压减近70%,企业项目备案全部一日办结。今年,禹城将进一步深化“不见面”审批、容缺办理、进解促、流程再造等系列改革措施,真心诚意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加快发展。

好环境还要强载体。禹城突出效益,向集约集聚聚焦,打造高质量园区平台体系。高新区内7处专业园区突出主导作用,专门承接体量大、投资高、质量好的重点项目,形成高精尖项目的聚集地。乡镇9处工业园区突出配套作用,一区一品打造自身产业体系,实现与高新区的产业互通、功能互补、发展互动。

记者 | 任立松

 通讯员 | 李丽峰 白聪聪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