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路遇陌生人心脏骤停,急需心肺复苏和人口呼吸,救还是不救?一位医生用行动给出回答,“救与不救,从来都不是一道选择题”。
3月22日清晨,济南市百花公园,一名男子在晨跑中突然摔倒昏迷,在多位市民束手无策之际,徐留玉挤过人群,跪到男子身边,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的抢救”。
徐留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也是一名资深的跑步爱好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徐留玉说:“患者当时瞳孔放大,颈动脉没有搏动,也没有正常的呼吸,初步判断他可能是心脏骤停,需要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心脏复苏及人工呼吸的黄金时间,就是从事发开始的4-6分钟时间里。”摆在徐留玉面前的,一边是一条生命,另一边是救援后未知的风险,“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有什么顾虑和想法,因为一顾虑可能几秒钟就过去了。”在初步了解男子的情况后,徐留玉立刻开始对男子进行心肺复苏,期间更是摘掉口罩,对其进行人工呼吸抢救。经过十几分钟的抢救,男子有了呼吸和脉搏,瞳孔放大的迹象也有所好转,待救护车赶来之后,徐留玉与众人一起将男子送上救护车,他转身消失在人群中,没有留下姓名。
23日,徐留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也没有丝毫后悔, “救与不救,从来都不是一道选择题,没有什么可后怕的,我这个人做事情就是这样,做该做的事,其他的不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徐留玉参加马拉松比赛。
对徐留玉来说,医生是职业,跑步是爱好,二者本来没有什么重合,但是却在四年前有了交集。“因为我喜欢跑步,平常也会参加一些马拉松活动,有时候比赛中会有脚抽筋、中暑、甚至是猝死的跑友,如果我们在旁边的话就可以为这些需要心肺复苏的跑友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成立一个急救跑团的想法在徐留玉脑海中渐渐成型。
成立一个既可以组团跑步又可以帮助跑友的团体,山东省胸科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袁小记与徐留玉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都是在百花公园跑步,他差不多是我的跑步导师,在见到许多因为跑步而受伤的跑友后,我们就慢慢聊到成立一个急救跑团的事情。”袁小记告诉记者,他们为这个跑团起了一个名字——齐鲁天使跑团。
2018年8月28日,齐鲁天使跑团正式成立,袁小记担任团长,徐留玉担任急救导师。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跑团目前有成员200多人,来自各行各业,“主要是跑步的业余爱好者,他们希望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一些专业的救治知识,帮助赛道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袁小记告诉记者,跑团定位于公益性质,目前已经服务了周边地区20多场马拉松以及体育赛事,“我们只是希望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在业余的时间里帮助更多的人。”
为了能够帮助更多团里的成员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袁小记以及徐留玉等团队成员会举行一系列培训,“一期培训的时间就是一天,早上8点到下午5点,通过一期的培训,普通人就可以大致掌握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到的急救常识。”袁小记告诉记者,这些培训是公益性的,但是如果想要通过认证、取得证书,是需要向发证单位缴纳1000元的费用,“所以我们团里的很多人都是自己花钱学习,然后用所学的服务大众。”
对于徐留玉的救人行为,袁小记认为是理所应当,“我们在医院里是医生,救死扶伤,在外面我们只是不穿白大褂的医生,同样拥有专业的知识。”与此同时,袁小记有更深的思考,“像昨天发生事件的百花公园那里,跑步、运动的人比较多,很多都是中老年人,发生意外的几率比较高,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些公共的场合做一些公益的急救培训,向公众普及心肺复苏等基本的急救手段。”
经历了救人的事情后,徐留玉也有了更深的想法,他意识到全民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重要性,“我个人希望国家层面能够普及心肺复苏这一类急救知识的教育,不求掌握得多么精,但最起码遇到这种情况不会慌张,能够为病人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毕竟,不能寄希望于每次事情发生后都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在场。”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