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绿色公墓成殡葬新风尚


清明节将至,今年的清明节对于武城县老城镇南街村村民来说意义非凡:原本村内占地5亩的“土墓地”,如今变成了“新公墓”。这也意味着过去的“乱坟岗”即将蜕变成“绿色公墓”,文明祭扫正悄然影响村民生活。

项目启动之初,大部分村民却对建设绿色公墓投了“反对票”。“当时老百姓思想观念转变不过来,觉得老祖宗在原来地方时间长了,搬迁是犯忌讳。”武城县老城镇南街村村民马洪波说。如何更新村民根深蒂固的传统厚葬观念?南街村村两委带着村民代表、党员、干部到外地参观其他地方的先进做法。“看到别的地方的墓地规划挺好,老百姓也逐渐认可这件事。我们帮老百姓也算了一笔账,土葬最省得花1万多块钱,大棺材上万元,一般的也得五六千元钱,但是咱公墓这里是免费的,不用买棺,省下一多半的钱。”武城县老城镇南街村党支部书记张风水说。

观念问题解决了,原有土地上40个老坟墓“搬迁”问题,又成为推进新公墓建设的“堵点”。在老城镇政府、县民政局的协调帮助下,村“两委”把“搬迁”变为“回迁”,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给40个墓家属座谈,最终商定给他们免费尸骨火化、免费寄存,等墓穴建成后免费迁回,一周时间做通了他们的工作,村民也从实际行动上支持绿色殡葬改革。”王文臣说。

如今,老城镇南街村绿色公墓墓穴共350个,绿化、祭奠池等配套设施齐全,并有专人负责公墓的日常维护,文明殡葬新风尚也随着公墓的规范化运营正悄然成风。

今年以来,武城县坚持把倡导移风易俗、推进绿色殡葬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统筹谋划、全力推进,让“绿色殡葬”深入人心,倡导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坚持“节地生态、公益便民、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推进以树葬公墓林为主的公益性公墓,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节地生态安葬公共服务网络,2020年将实现节地生态安葬率50%。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李淑冉 杜春明 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