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你我之间
文|石少军
我坐在船头
仰望着星灯
你隔着星灯
望着我的心灵
我望不到
你的彼岸
你却融入
我整个人生
致敬,英雄!
——写在“5.12”国际护士节
文|张居明
那一日还是寒冬
冠妖肆虐着美丽江城
你们义无反顾
把白衣战士的使命履行
雪白的纸笺上
澎湃着你们的激情
鲜红的梅花印
烙下一个个闪光的姓名
几十个不知疲倦的日日夜夜
憔悴了你们年轻的面容
密不透风的隔离服
汗水洇湿了一层层
剪下的漂亮秀发
化作了东湖的柳丝青青
大爱无疆的青春热血
把珞珈山上的樱花染红
你们是无畏的勇士
你们是瘟魔的克星
你们是生命的守护神
你们是黑暗中那盏明亮的灯
致敬!光荣的白衣战士
致敬!逆向而行的英雄
那只野猫
文|叮咚
前天溜公园时
看见它
它正在路边眯着眼睛晒太阳
金色的阳光映出发亮的毛发
恬静、安详
任世人从它面前纷沓而过
不看、不慌、不惊、不羡
纹丝不动、安之若素
就像一面镜子
照出了我的惊慌
我怀疑
它是前世下凡的高僧
最幸福的事
文|叮咚
母亲的年纪越来越大
离烟火红尘的涛声
也越来越远
年轻时的鲜衣怒马
就像老屋门窗上的漆
在逐年剥落
窗外不时飞起的鸟雀
一声声盘点
清冷寂寞的日子
一副扑克牌
摆开又收起
无声地打发着无聊的时光
想到的最幸福的事情
不是美酒佳肴
不是繁华三千
而是久违的一句
——妈,我回来了
瞬间
万丈光芒升腾而出
读 书
文|张洪崑
读书,读一个个文字
构筑的火焰或海澜
琅琅书声
就像读春天的鸟鸣
流水、花朵,以及枝头
澎湃的嫩绿
打开书本,就像打开
春天的柴门
燕声清脆,雨声清亮
书声琅琅
在文字里遇见
风吹草低的云朵和星辰
五四晓起
文|张栋
今逢五四长精神,晓起窗前照镜频。
头染沧桑霜雪满,面生沟坎脸皮皴。
扪心无愧经年事,望眼依然执意人。
休叹青春飞逝也,一怀清韵总弥新。
初夏村郊即景
文|张栋
村郊造访漫惊奇,抗疫之年光景宜。
水足肥浓瓜引蔓,风和日丽麦扬旗。
东坡涨绿温棚菜,西圃摇红樱果枝。
超市机车熙攘至,农家忙碌语如诗。
疫情有感
文|席光华
一
疫情联控世人安,万众齐心过此关。
今有贤妻回帝京,隔离家内两周闲。
分别多日思团聚,为顾全局且网谈。
前线不曾添半瓦,唯书自律入诗笺。
二
京北园南自久居,周公榻上入神虚。
孑然斗室何终日,提笔涂鸦散暇余。
人间五月枣花香
文|王金红
搬家之初,在楼前的荒草地上开辟出一小块儿菜园,菜园不大,但已经是一种难得的奢侈,让我很满足。
在菜园里母亲主张种菜,而我更喜欢种一些花花草草,因此母亲意见很大,总是发狠要给我全部拔除掉,说种那些没有用,不如种菜实惠,对此我很无奈,但又不好反驳什么,总之,我的花儿们活得很艰难,但也很坚强。
每年除了种些瓜果蔬菜外,还陆续栽种了一些树木,柿子树、香椿树、无花果树、杏树,最喜的还是那株枣树,开始只是一株纤细的枣树苗儿只几年的功夫便长到二层楼的高度。
每年从小满节气开始,碧绿的枣叶间便开满了细密的小黄花儿,香气馥郁,下楼散步时,总要在小枣树下多站一会儿,只为闻那甜甜的香味儿。小枣树就在窗外,入夏后夜里睡觉不关窗,那香气一缕缕地飘进来,沁人心脾,于是从小满到芒种半个多月的时间,每晚都在枣花香里入睡。芒种一过花期尽,再看时,枝叶间已满是带尖的小青豆。
老家院子里也有一棵枣树,六十多年的枣龄了,小时候每当枣树开花的时候也是满院子的香味儿,无数的蜜蜂飞上飞下采蜜忙,枣树上栓了绳索,母亲在枣树下洗衣服,在绳索上晾晒衣服和被褥,连衣服和被褥都熏染了枣花的清香气息。那时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棵或数棵枣树,开花的时节,来回上学的路上穿街过巷,走在胡同里不经意间就会被低矮的墙院内外一缕缕的香气侵袭,于是停下来,呆呆地看,痴痴地嗅。现在每次回老家总要去旧院转转看看,拍许多照片保存起来,闲瑕时翻看已成为自己回味童年回望故乡的一种方式。每年枣子红透了的时候,母亲总惦记着回老家扑枣,所以已过不惑之年的自己仍能吃上充满童年味道的甜枣。现在虽然老屋坍塌了,但那棵老枣树还在,年年开花结果,它俨然成为了我心目中乡愁的象征。村子里有些久无人居住荒芜了的老宅院,熟透的红枣无人采摘,落满一地渐渐干瘪坏去,这样的场景往往让我驻足凝望好久,就像小时候嗅枣花香的样子。
当年梁实秋的两个女儿梁文茜、梁文蔷回大陆老家探亲时,梁文茜从老家宅院的枣树上折了一支枣树枝儿,上面还带着一个小青枣儿,交与妹妹,梁文蔷把这支枣树枝儿带回台湾送给自己的父亲,梁实秋把枣树枝儿浸在清水里放了好久,后来青枣儿干瘪了,就把枣叶儿放在书里珍藏起来。他说:“这个枣子现在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干皱的红枣的样子,却是我唯一的和我故居之物质上的联系。”并写下了“青枣一枝传佳话,掀起游魂未了情”的诗句。
一直梦想自己能拥有一个大大的院落,在里面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十七岁的时候读过席慕容的一篇散文《槭树下的家》很喜欢,便记住了槭树。年少上私家美校的时候老师家的院子里有一棵绒花树,那是一个绒花树下的家。于是,很庆幸童年的自己有一个枣树下的家。那年母亲在老家大门口外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株筷子般粗细的杏树幼苗儿,便把它移植到院子里,和那棵五月飘香的老枣树待在一起,也是几年功夫便长到房顶高,于是院子里春天赏一树杏花白,夏天闻一树杏果香,宁静的午后鸟儿叽啾熟透的杏子一枚枚地落下来,时光漫漫,莫不静好。
德州日报全媒体出品
来源 | 德州市作协 编辑 | 李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