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键盘声此起彼伏,电话铃声响成一片,每个人都脚步匆忙、语气急促;会议桌上挤满了电脑、电话、打印机、文件夹,墙角码着打印纸、方便面、矿泉水和折叠床;工位上,多份盒饭只吃了一两口,就被放在一边……这是疫情期间,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防控应急指挥部里的典型场景。
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指导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开展防控工作,收集密切接触者信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疫情处置,分析研判疫情,向政府提出防控建议……作为德州疾控系统抗疫战线的“大脑中枢”,这里的每项工作,都是全市疫情防控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为打赢这场阻击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月下旬,德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公布“德州市直机关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名单,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防控应急指挥部光荣入选。
精兵强将集结日夜值守
1月中旬,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市疾控中心全员紧绷神经,密切关注疫情动态;1月21日召开紧急会议进行重要部署,应急指挥部随之成立,无声的阻击战正式打响。
指挥部下设督导反馈组、疫情分析组、密接管理组、密接协查组、工作信息组,集结了各岗位上的15名精兵强将,实行集中办公。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志保挂帅总指挥,亲自抓、负总责;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壮业任常务副总指挥,主任助理韩良兵任副总指挥,靠前抓、促落实。
规范运行,制度先行。早在指挥部成立10天前,市疾控中心专家就凭着超强的专业敏锐性、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及对武汉疫情的科学研判,制定了《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预案(试行)》,调整充实应急物资和核酸检测试剂储备,组织全市专业队伍培训等,战前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成立后,继续充实完善了值班值守、信息报送、文件管理、后勤保障等制度并挂图上墙,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按制度管理,按制度执行,按制度工作,构建起组织有力、协调顺畅、联动高效的工作机制。为确保防控措施科学合理、有效落实,指挥部强化培训,累计培训484人次。
从成立那天起,指挥部就进入了满负荷运转状态。这里实行24小时值守,“5+2”“白加黑”,百分百确保随时有人在岗。依托指挥部,市疾控中心还成立了10人组成的专家组和12人组成的现场应急处置队。各组履职尽责、高效运转,遇到重要紧急及重大突发情况,做到第一时间报送、第一时间处置,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区。
科学研判当好防控参谋
“同一小区同一单元连续发现两例确诊患者,必须进行封闭式管理,刻不容缓!”2月2日23时,对某居民小区的疫情状况进行分析后,指挥部提出上述建议,当地政府迅速采取措施,于当晚 24时起,对该单元进行区域全封闭隔离,隔离期限14天。
这是我市第一个实行全封闭隔离的城市小区单元。而就在这几天之前,某县一村庄确诊了2例新冠肺炎病例,指挥部连夜提出全市第一个“封村”建议,同样被采纳。面对瞬息万变的疫情,指挥部凭借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及时指出正确方向。为给各县市区处置各种类型的疫情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指挥部向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文简称市领导小组)提交了《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聚集性疫情区域和场所管理的建议》,市领导小组立即将建议印发各县市区。
“对国家卫健委下发的每一版防控方案和指南,我们都字斟句酌、弄通弄懂,以便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王壮业说。
1月底,某县发生一起聚集性疫情,通过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例确诊病例在发病5天前就将病毒传播给了他人,指挥部提议将上级确定的密切接触者排查范围由发病前3天调整为5天。这项建议也被市领导小组采纳,这不仅是针对疫情个例的科学建议,更是影响全市疫情防控大局的关键举措。
杨志保介绍,我市尚未报告确诊病例前,指挥部就起草了关于外来(返乡)人员管理、外来人员和车辆管控措施和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的3个工作方案,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以第2、3、4号文件下发。本市第一例病例确诊后,应急指挥部向市领导小组提出防控建议40余条,向各县市区提出工作建议120余条,其中,在处置武城县聚集性疫情过程中,前后三次提出工作建议25条。正是这些建议的提出和落实,使我市的每起疫情都得到了及时控制,均无后续病例发生。指挥部里有3块醒目的图板,分别显示全国、全省和全市的疫情走势,1月21日开始,对疫情一日一分析,三日一研判,截至4月30日,累计完成疫情分析101期、开展疫情研判16次,向市领导小组及时汇报。此外,指挥部先后起草了工作方案和标准13个,均报市领导小组并被采用。
不仅为全市疫情防控做好参谋,还为全省疫情防控提出建设性建议。指挥部在全省率先提出对密接者进行集中隔离观察的建议,提报省疾控中心,并制定出集中隔离点建设标准。1月31日,省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要求对所有密接者实行集中隔离观察,指挥部的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得以落到实处、发挥功用。
各担重任筑起坚强防线
应急指挥部是一个运转流畅的整体,当好防控参谋、做好防控工作,离不开每个组、每个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努力。
疫情形势瞬息万变,防控政策也在动态变化中,确保最新政策落地关系到工作方向和大局。督导反馈组承担着上接下达的重任,及时解读上级政策,并将政策分解成任务落实到人。同时,他们要依据最新政策,对各组和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的工作及时进行协调和督导。
疫情分析组一丝不苟做好病例信息通报工作,及时收集各方信息,分析疫情总体态势,综合研判,掀开疫情的“黑匣子”;剖析薄弱环节,提出专业建议,为一线人员解疑答惑,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为全市疫情防控“把脉开方”。
密接管理组每天要汇总各县市区密接者信息,涵盖姓名、年龄、与患者关系、接触时间、接触地点、接触方式、症状等等。他们要对每一条信息进行审核,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对发现的数据缺项、逻辑错误、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及时与各县市区进行沟通。核实数据后要填写6种表格和相关资料分析,每天及时准确上报。截至4月30日,他们累计追踪观察密接者1890例,其中本地病例密接1496例,协查外地病例密接394例。
密接协查组负责接受全国各地报告病例在我市的密接者、各口岸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信息;指导县市区开展流调和医学隔离,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病例报告所在地疾控中心,并将信息转交密接管理组。同时,将我市报告病例的外地密接信息通报其所在地疾控中心进行调查。这期间,该组累计接受外地协查函491份,涉及595人,覆盖19个省、市、自治区,全部纳入我市的管理体系;向外地发出协查函49份,涉及168人,确保了每一名密接者都能得到及时规范管理。
信息工作组随时关注政府部门、权威媒体、国际机构、境外官方机构及主流媒体发布的疫情相关信息,撰写工作日报报送市领导小组及市卫健委,并提出工作建议。
专家组定期召开会议对重大问题、重大疫情的处置提出建议,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与此同时,派员为40多个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和工作流程36份,提供现场技术培训22场次800余人,对33个工作场所开展现场实地指导,提出改进建议376条。
应急处置队负责到现场进行流调,追踪、判定密接者,对疫点进行消毒,评估前期防控效果,提出改进措施。共组织了12批流调队员42人次赴各县市区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判定、疫点消杀等疫情处置工作。
舍己忘私谱写奉献之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应急指挥部所有小组、成员舍己忘私、挺立前线,谱写出一曲曲奉献之歌。
作为单位一把手,杨志保每天一早到指挥部了解工作情况,8点准时召开党委会议部署防控工作,每天晚上无论工作到多晚,都要到指挥部、实验室走一趟才能放心回家。每遇重要情况,他总会亲自坐镇指挥,研究部署并跟踪落实情况。
已近退休年龄的王壮业两鬓已些许斑白,但他毫不犹豫“逆行”而上,春节、元宵节、56岁生日都在工作岗位上没白没黑地忙碌着,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最多时连续工作46个小时,顾不上喝水,更吃不上热乎饭。他既当指挥家,又做战斗员,每一场硬仗、恶仗,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副总指挥韩良兵多次带领流调队员到疫点开展工作,身穿防护服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从白天忙到深夜,抓住每个细节循迹追踪。他牵头成立的企事业单位、学校复工复课宣讲指导队将疾控人的专业防护知识带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线上宣讲融合现场指导,主动靠前服务,精准指导317家单位,受众10万余人次。
疫情分析组成员崔永彪春节前特意调休,带着女朋友第一次回聊城老家跟爸妈见面,刚到家还没来得及吃饭,就接到了返岗通知,他二话没说匆匆往回赶。同组的尹胜利既负责调度协调,又负责现场流调,他的妻子李敏在本单位的健康教育所任职,肩负防控宣教重担,两人都顾不上体弱的老人和两个年幼的孩子。3月中旬,尹胜利又请缨承担经京来鲁入境人员的现场转运工作,曾连续3天3夜没合眼。4月初,学校逐步复课,他又转战驻校工作组参与工作。组里另一位成员郭威放弃了回内蒙古老家探亲的机会,选择冲锋一线,连夜赶赴现场指导流调,加班加点分析研判疫情。
王龙飞是工作信息组成员,他的妻子陈姿宇在市人民医院工作,是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他们原本要在陈姿宇的家乡滨州过年,刚到滨州,夫妻俩双双接到返岗命令,一个奋战在德州,一个奋战在湖北。组里另一名成员李发强是个多面手,主动帮大家分担工作压力,他还承担了境外疫情分析研判任务,一日一分析,从未延误。
督导反馈组的魏新梅今年49岁,连续熬夜使她心慌,于是随身装着稳心颗粒,不舒服了喝包药继续工作,忙起来还经常忘了吃药。密接协查组成员郭明孝的母亲因重病在医院接受放疗,孝顺的他却总是把困难往肚子里咽,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岗位,常常是下了夜班也顾不得休息,匆匆赶赴医院照顾母亲。
密接管理组几位女“战士”家里各有各的难处,但都毅然选择坚守。王冬梅丈夫在公路系统工作,同样奋战在防控一线,两人无暇照顾年近七旬的父母,还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照料。邹朝双的母亲春节前脑梗发作三度住院,时刻挂念母亲却多日不能回家,只能下班早的时候通过视频看看母亲。杨卫红的两个孩子一个不满4岁,一个才刚1岁多,不得不交由父亲和公公轮流照顾,一个多月下来, 1岁多的二宝每天醒来以后不再喊妈妈,而是先叫爷爷。
于浩与段圣平之前被派往基层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疫情来临后火线归队,分别编入密接协查组和督导反馈组。到高速路口开展外来人员体温检测,到现场处置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参与经北京及合肥口岸入境来鲁人员的现场转运——最重的担子他们抢着挑。
疫情期间,在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防控应急指挥部,感人的事迹数不胜数。几乎所有人都有过连续十几天不回家,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没换过一次衣服,甚至没洗过一次澡的经历。与疫情赛跑让人高度紧张和亢奋,他们健步如飞,甚至一路小跑,生怕耽误一点时间。连续多日高强度工作中,大家都放弃了家庭中的身份,只记得自己是一名疾控“战士”。
“眼下全市疫情形势平稳,但境外输入疫情风险不容轻视,企业复工、学校复课等因素还会造成较大规模的人员流动,疫情防控依然不能放松。”杨志保说,“我们会再接再厉,发扬连续战斗精神,以充分的准备、严密的措施、强烈的担当、有力的落实,站好每一班岗,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中再立新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晓航 通讯员|许学水 张媛媛
编辑|唐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