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有效医疗防控的同时,推进医疗有序复工,做到防疫不放松,工作不停步。“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医院抓住改革发展机遇,紧扣医疗健康行业特点,深化党建领航,推动融合共进,将党建工作融入医院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引领、支撑、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高立民说。
防控战疫践初心
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员在岗位闪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市第二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防疫作为主战场,带领全院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到战疫中来。
作为我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医院迅速启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高立民、院长郑仪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院资源,做好防控工作。医院成立院感监控组、后勤保障组、卫生应急专家组、应急处置专家组等,全力以赴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守护百姓健康。800余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写下请战书,自愿加入战斗,随时听从组织安排。
在医院,有个特殊的地方——精神卫生中心病区,针对精神障碍患者这类特殊群体,医院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规范要求,严防死守,对精神卫生中心病房实施全封闭式管理。进入病房前,患者须通过三级预检分诊,然后再到专门的病房进行14天隔离。这些“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的做法,走在了全省同行的前列,被省卫健委在全省精神卫生系统推广。
精神卫生中心病区有400多名患者,医护人员除了日常治疗、护理外,每天对患者进行两次体温测量,并对病区进行通风、消毒。他们分成两个梯队,轮流上岗,每14天换一次班,与患者同吃同住,在岗期间不得离开病区;医护人员休息时,也只能居家隔离,上班前再经严格检查后返岗。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李秀华与精神卫生中心三科护士长张红卫是夫妻,顾不上家中生病的老人,仍然战疫在一线,他俩常常是一个进病区,另一个恰巧从病区出来;精神卫生中心二科护士长傅玉香将瘫痪在床的丈夫,交给亲戚照顾,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工作中;六科护士长叶子,与丈夫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柏玉明,都奋战在一线,也无暇顾及家庭……他们悉心照料患者,事无巨细,目的只有一个,尽全力确保患者安全。
按照“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收治”的原则,我市整合医疗力量,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中心大楼的基础上,建成德州市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定点医院。随即,市第二人民医院抽调65人,与其他医院抽调的人员一起,组建团队,参与市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定点医院救治、行政后勤保障等工作。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医院院感防控再升级,确保市民安全就医。3月上旬,医院已全面恢复日常诊疗工作。市民就医须过3道关。门诊楼一楼大厅、急诊科入口处、乳腺中心楼一楼大厅、精神卫生中心设置预检分诊处,这是第一道关卡;护士负责对每位来院人员做好体温筛查登记,并测量体温。体温正常的市民才可进入门诊大厅。进入候诊区域,分诊护士用额温枪进行二次预检,体温正常者才可入诊室就诊,这是第二道关卡;进入诊室后,医生会询问患者近期身体情况,并让他们填写《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入院患者审核表》做好相关登记,这就是第三道关卡。同时,实行“一医一患一诊室”诊疗服务。
在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医疗服务的同时,为减少门诊患者来院次数,避免交叉感染,针对门诊复诊患者,医院全部科室都开通了免费线上问诊服务。
高质量发展不停步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做好思想引领,规划医院目标道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不能停。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前提下,日前,市第二人民医院吹响三甲医院创建冲锋号,成立以高立民、郑仪为组长的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制度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3月9日,在医院标准化建设推进会上,党委副书记杨志红解读了《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迎评工作实施方案》,就医院标准化和内涵化建设进行了总体安排,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明确职责,细分步骤,以高标准和严要求,扎实有效地推进三甲医院创建工作。
“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医院全体干部职工的心声。”作为医院发展的规划者,谈及三甲医院创建目标,高立民变得滔滔不绝,声音也明显提高了几个分贝。他说,早在2015年,全院干部职工勠力同心、大胆创新、持续改进,不遗余力地开启了标准化和内涵化创建之路。
院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样,在医院标准化建设中也是重要的一环。“推进会上布置了一系列的具体工作,我们科室需在一周内完成所有院级、科级制度的修订工作。”院感科科长焦秀贞说。为做好院感工作,全科人员共同努力,修订完善院感院级制度50项、科级制度18项;流程17项、职责12项、编制预案3项。针对不同科室制定院感检查标准,编制应知应会手册,完善科室资料管理,统一制定科室院感管理手册、各种记录表单,实行各科室同质化考核。
在争创三甲过程中,护理部的工作是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护理部主任刘桂芝带领团队,更新管理思路,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反复总结,不断完善护理工作。白天完成市集中救治定点医院工作后,晚上回到科室修订制度、制作流程图,短短十几天,共修订完成院级制度109项,工作流程38项,应急预案处置流程14项。刘桂芝说:“标准化建设实施以来,加班加点是常态,但大家都是鼓足干劲,毫无怨言,以更强的责任心,更实的措施,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定能实现争创‘三甲’医院的目标。”
质管办副主任霍晓说,加强医院内涵和标准化建设,提高医院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成为大家共同奋进的目标。现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对照“三甲”标准,对医院制度、流程、职责等进行修订,并将各项制度、流程、职责全部印刷成册,各科室负责人带领团队梳理制度目录,修订制度内容,每天加班到很晚,她们有的已年过半百,有的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是为了共同目标努力,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全面打造省内一流肿瘤医院。
医院标准化建设之路,亦是医疗惠民利民路。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创建三甲医院为目标抓手,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进一步加强;持续深化学科内涵,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持续推进优质护理,人文关怀进一步体现;持续严抓院内感染,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持续优化服务流程,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持续实施科学管理,医院发展进一步提速。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医院党委深知,公立医院担负着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社会责任,为此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
去医院看病,市民最怕的就是楼上楼下跑,耽误时间。为方便患者就医,日前,医院正在推进门诊楼改造工程。“以前,乳腺科、呼吸中心、心理咨询、创伤中心等科室的门诊都设在独立的楼上,我们计划将它们全部搬迁到门诊楼二楼,并重新规划设置。”门诊部主任鲁春说,但具有传染性疾病的门诊仍在相对独立空间内。在二楼,设置采血窗口,心电图、彩超检查室,并安装自助机,让患者实现自助缴费、查询、领取检查单等;候诊厅分诊台设置叫号系统,让患者有序就诊;检验科、输血科、内镜中心搬迁至门诊楼三楼。
在医改政策不断深入推进的基础上,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走“优质、高效、低耗”发展道路是提高医院现代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内涵发展和全面建设的根本保证。市第二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是整体规划、夯实基础、专家指导、分步实施、立足实际、注重效益。
院长助理朱晓博将医院信息化总结为3个方面,临床信息化、患者服务信息化、医院管理信息化。临床信息化,目的是让信息多跑路,让临床医生护士少跑路。“目前,我院已经实现了临床信息化,医生看报告不用再等打印结果,直接看电子版,节省时间,并且历次检查的报告通过信息化系统都能看到。”朱晓博举例说。针对患者服务信息化,疫情期间,医院上线“医患服务患者端”小程序,实现了线上问诊、随访、查询报告等功能。
“我们计划用1至2年的时间,完善医患沟通服务平台,一边对接基层医联体和患者,一边对接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名家名医。如果患者有需要,可随时通过平台联系上级专家,而专家也能在平台上查看到患者所有检查资料、住院病历等,真正实现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共享全国优质医疗资源。”朱晓博说。同时,医院关注管理信息化,推进医院运营精细化管理、绩效与人力资源评价、办公自动化等建设内容。
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也是医院今年推进的重点项目。医院4月份引进的美国瓦里安Vitalbeam直线加速器,填补我市图像引导放疗、容积旋转调强、立体定向治疗外科等技术空白,让诊疗更精准;引进德国西门子进口双能光子四维大孔径CT,能实现肿瘤精准放疗;5月份引进的放射治疗后装机,这台设备会弥补全市肿瘤近距离照射治疗技术空白,在宫颈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病种的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医院5月份投入建设“核医学科”,重点引进高端SPECT/CT等设备,开展放射性核素诊疗工作,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难题。高端设备的引进,全面提升影像诊断、放射治疗设备配置,使其达到国家级医学装备水平,旨在全面提升各学科技术服务能力,更好服务百姓健康。
党旗猎猎分外红。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领导班子带领全院职工,在战疫大考中勇于担当。“未来,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凝神聚力创三甲,提高整体医疗水平,造福广大百姓。”高立民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滕璐 刘潇 通讯员|李祖林 张月华
编辑|唐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