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围绕“德州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市政协组织召开协商对话座谈会,政协委员代表、提案承办单位、市民代表、电梯企业代表、物业代表等共同探讨破解“装梯难”。
官方数据显示,我市仅主城区没有电梯的多层住宅就有5000余栋,涉及万余个单元,居住人群以老年人居多。“上不来也下不去”“望楼却步”成为不少老年人真实的生活写照。
德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现状如何?还有哪些症结需要破解?日前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老楼装上外挂电梯
业主心情也愉悦了
“叮咚,5层到了!”5月14日,记者来到德城区八一小区11号楼2单元门口,一座高5层、占地约6平方米的外挂电梯映入眼帘,为老楼增添了些许现代感。
这部电梯采用错层入户方案,5层楼的高度共设置了两个停顿楼层,分别为2层半和4层半,是将原有的楼道窗户打通做成过道与电梯相连。也就是说,业主再向上或者向下走半层楼梯,即可回到家中。
“不用再费力爬那么多阶楼梯,出来进去很方便!而且这个电梯是观光电梯,坐个电梯还能看景呢!”家住5楼的于吉全说。
八一小区是2002年建成的老小区,共有18栋楼、1000余户居民。以11号楼2单元为例,共有10户居民居住,大多是当时小区刚建成时就入住的老业主,年龄最大的今年86岁,最小的也已40多岁。随着楼里老人的年龄增长,上下楼梯的难题日益凸显。
德城区八一小区业主王福才乘坐外挂电梯回家
2018年4月底,当有业主提出要加装电梯时,一下点燃了居民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赞同。72岁的王福才被邻居推选为牵头人,张罗着挑选电梯公司。最终大家选定了本地一家电梯公司,并确定了旧楼加装电梯的适用范围、实施原则、实施条件、资金筹集、实施主体、使用管理及维护等内容。在业主们签订了加装电梯协议后,6月份电梯公司进场施工,8月份电梯正式投入使用,用时仅2个月。随着“样板梯”的惊艳亮相,此后该小区又有多个单元楼陆续加梯,目前共安装电梯5部,所有费用均由业主分摊。
和王福才们一样,德州制药厂宿舍东区8号楼2单元的业主,也早早尝到了加装电梯的甜头。作为我市城区首个旧楼加装电梯,目前已运行了两年多。“2017年11月份筹备,当年12月份开始动工建设,2018年2月8日投入使用,用时仅3个月。”作为该单元的楼长,丁先生见证了加装电梯的整个过程。整部电梯总造价33万元,根据楼层、面积等因素,由该单元住户按比例分摊。此外,德州制药厂支持了一部分资金,整个筹资过程较为顺利,电梯的运行也让业主们拍手称赞。“生活方便了,心情也跟着愉悦了。有了电梯,估计房价也会上涨一些。”丁先生说。
丁先生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业主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加装电梯的支出“物超所值”,除了方便老年人出行,还能为房屋带来可观的升值空间。目前德州城区的多层住宅多数没有电梯,但其优点很明显:地处市中心、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小区容积率低、房子公摊少、户型方正通透等,加装电梯或将让老楼焕发又一春。
35部加装电梯背后
居民达成共识是关键
数据显示,为解决老旧小区上下楼难题,目前我市部分县市区居民已经自发组织安装电梯35部。这些试水成功的案例不仅给居民带来了便利,也为这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热心居民主动牵头,业主按楼层分摊加装电梯费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邻里关系好的楼房,加装电梯就相对容易;此外,还需要有一个热心的牵头人。“目前不少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都是居民自发行为,涉及居民协商一致、施工、竣工验收、运营维护等诸多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会因住户的不同诉求产生分歧,如果没有一个‘动力引擎’,很难推进下去。”德城区广川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韩冉冉坦言,目前辖区内的八一小区、制药厂宿舍和东风中路620号3个小区共加装了7部电梯,均由居民自发组织筹资,这其中牵头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以八一小区为例,为了安装一部质量过硬、价格合适的电梯,11号楼2单元牵头人王福才曾咨询了10余家电梯厂家,几乎将德州本地的电梯企业跑了个遍。后来,他又跑到一些已经加梯成功的小区,把可借鉴的经验都一一记下来,并和其他业主一起制定了一套分摊计算方案。“整部电梯总造价25万元,一楼不用电梯,不需要交钱;二楼两户各掏1万元,每往上一层增加1.5万元。8户居民共交了26万元,其中1万元作为流动资金。”王福才说,除了电梯安装费用外,此后产生的维保费、电费等,均由8户居民分摊。
——探索“共享电梯”模式,业主按次收费。目前德州除了普遍采用的“业主自筹资金”加装电梯的模式外,还有一种是“代建租用”模式,也称为“共享电梯”。即由业主委托第三方作为实施主体,负责出资加装电梯和后续维护,业主按次缴纳使用费。目前,这种模式正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宇国际小区和小温社区实行。
以小温社区为例,该社区是小温庄的回迁小区,居民在2006年入住。目前小区350名常住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至少50人。社区的旧楼加装电梯工程于2018年10月正式启动,由电梯投资方出资为社区每个单元免费加装室外电梯,共计17台;由社区自主承担电梯井挖设,水、电、暖、天然气改造等费用。目前,4台电梯已经安装完毕,剩余13台正在加紧施工中,预计9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后电梯的维保、年检由投资方承担,社区会根据物价部门制订的电梯收费标准,拟定分为年卡、月卡及次卡的形式,收取相应的使用费。“按次收费,不用一下子掏那么多钱,我觉得挺好。”2号楼1单元业主王女士认为,相对于“每户掏几万块钱一次付清”的传统电梯加装模式,自己更青睐这样“细水长流、慢慢花钱”的模式。
——街道、物业多方合力,基层组织发挥协调作用。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居民难以达成共识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类问题,华宇国际小区、八一小区等小区却找到了解决方式。比如,华宇国际小区在前期工作中,成立由华宇工学院后勤处、物业及电梯安装公司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到反对安装的业主家中耐心沟通解释。同时,发动同一单元内较为熟悉或走动较多的住户一起做工作。“我们合力解决这类问题,条件成熟一个安装一个。”山东华宇工学院后勤处处长李光武说。
无独有偶。八一小区一单元在加装电梯过程中,曾有一户一楼居民一直很犹豫,后期甚至对找他沟通的加装电梯发起人避而不见。广川街道办事处得知情况后,多次入户了解居民诉求,得知他担心加装电梯后影响通风,于是请来技术人员从专业角度为其解惑,最终消除了这位居民的顾虑,同意加装电梯。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部分成员的问题,成效颇为显著。
从目前试水成功的案例来看,无论是居民出资还是第三方出资,无论是专门成立筹备小组还是委托第三方企业,居民达成共识是关键。大家的事,大家商量就不怕难办。
“装梯难”成民生焦点
破解需多方合力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温社区四台“共享电梯”已经安装完毕,预计今年九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
盼望加装电梯,是大多数老旧小区业主的愿望之一。伴随各级政府大力度推进,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正在积极申请加装电梯。但让老旧小区业主加装电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住高地世纪城小区61号楼某单元6楼的马女士今年71岁,自从两年多前不慎骨折,她就再也没有下过楼,去小区对面的长河公园遛弯成了她最大的奢望。“盼望装电梯,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业主之间始终没有达成共识。”马女士说。
马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加装电梯的流程包括征集业主意见、安装公司设计方案、政府部门审批通过、施工建设转交维护等多个环节。推进缓慢的原因,除部分老旧小区自身存在建筑条件限制外,主要面临居民意见统一难、加装电梯费用高、缺乏配套政策依据等。如何破解“装梯难”,成为民生焦点。
今年初,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期间,有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民生问题获得26位政协委员的广泛关注。他们联名提交的《关于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的建议》获立案,这也是近年来市政协收到联名人数最多的提案,该提案被列为2020年市政协重点办理提案。
近日,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以及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人员成立调研组,赴淄博、潍坊、烟台3市考察学习,到德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津县加装电梯的社区和电梯企业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大家集思广益,纷纷支招。
德城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振生在座谈会上提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涉及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服务、不同楼层住户利益等,单纯依靠业主自己协调,推进难度很大。“必须发挥政府的引导引领作用,研究制定我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指导意见。”杨振生建议,学习借鉴上海、深圳、烟台等省内外的先进经验,以物业的法律法规为指引,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此外,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属既有建筑改建、扩建工程,必须办理规划、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安装的审批及验收手续,要加强监管,确保增设电梯合法合规和安全。
现场,市住建、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一致认为,对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项民生工程,要遵循“业主自愿、充分协商、政府指导、确保安全”的原则,并制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和技术导则,明确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依规有序地推进加装电梯工作。
在办理具体业务上,实行“一窗受理、联合审查”,为居民加装电梯提供“一条龙”服务,避免居民走弯路,推动这项惠民利民工程尽快落地。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最大难点是单元各层住户的意见难以统一。为此,市房管中心物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关鹏建议,要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调解作用,积极搭建协商平台,寻求各方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妥善解决问题矛盾。
接下来,市政协将认真汇总梳理各方代表意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建议,推动这项惠民利民工程尽快落地见效。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榕 摄影|孙耕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