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半夏 | 德州市作协作品专辑

张栋诗三首

初  夏

阵雨初晴云幻奇,

幽林笼翠隐蔬篱。

鸟经春色熏陶过,

枝杪啼声亦若诗。

枣  花

不争鲜艳不争春,

淡淡清芬酿蜜淳。

待到金秋收获日,

射云红果馈乡亲。

杏子欲熟

枣树开花杏子黄,

枝头果实坠篱墙。

邻居童媪年年至,

采撷尝鲜笑语扬。

刘拥军诗四首

减河蔷薇

绿荫浓深野花明,

蔷薇夹道笑相迎。

应因隐远芳情悄,

不作惋失媚态生。

香韵贞高非趋赏,

风神卓异信无营。

寄身不作篱墙望,

别样芳华任品评。

睡  莲

垂眸不是欲清眠,

娇语含羞待有缘。

浊世无凭常恨事,

宁心碧水一支莲。

楝  花

流香轻袅细花匀,

紫白流苏羽盖新。

无憾芳心扶叶绿,

更奇故实乐天亲。

幽怀难遣非失赏,

烟态堪怜信绝伦。

韶景已归犹苦恋,

绮情罔顾眼前人。

芍  药

佐相妖娆领众芳,

春明不见上前堂。

花风迢邈无消息,

绰态华鲜始盛妆。

一朵光融千枝绿,

满园风吹十里香。

信知红药堪祛疾,

足慰去离胜日伤。

荼蘼花开

文|张居明

荼蘼花开春卸妆,

绿肥红瘦柳絮扬。

燕子衔泥筑新巢,

布谷声声催农忙。

庚子复课

文|耿金水

班级陆续进学堂,

此讯闻听喜若狂。

首日先生来授课,

一支粉笔写辉煌。

亲人总盼妍桃李,

弟子千寻做栋梁。

莫道今年春去早,

校园无处不芬芳。

故园情

文|王存昌

门前老柳恋槐香,

庭下青藤挂满墙。

清水一缸浮日月,

炊烟几缕绕椽梁。

等闲栖鸟啼声细,

节假亲朋笑语狂。

难得寻幽情寄远,

梦归故里话麻桑。

开在记忆深处的蜀葵花儿

文|王金红

每年都会很固执地在窗外的菜园里播种一些蜀葵花,因为它是童年记忆里最不能缺席的一种花儿,花儿虽然很平凡,但记忆却是芬芳隽永的。时间仿佛倒回三十年前的夏天,我们坐在教室里,数不清的知了藏在绿叶繁茂的大柳树的枝桠上拼命地嘶叫,唯有教室外花池里的蜀葵花开得灿烂静好。

我就读的小学校园就坐落在本村村南,统称“黄庄完全小学”。它的位置幽雅安静,前面是绿草青青野花遍地的小河湾,后面是一到春天梨花盛开白如雪的梨行,校园内则是成排的老柳树。非常适合我们读书学习。那时我们一年级到四年级,所有的课程只由一位老师授课。小学四年级的老师叫韩寿华,个子不高,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待人授课都非常严谨,那时同学们都有些怕他,但我觉得他是我小学记忆里角色非常重要的一位恩师。还是书信比较流行的八十年代,从外界寄发到村子里的信件都送往学校,每隔一段时间,韩老师在我们放学排队回家时,分发给我们一些信件,捎给附近的邻居,并嘱托我们要收一毛钱的信件费,挂号信要收三毛。正好我家胡同就有一位在哈尔滨退休,于老家闲居的姑姑,她的子女每月都会寄一些书信物品汇款单什么的,每次我都很乖地把信件费交到老师手里,好似完成了一件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那时老师家里都有自己的耕地,农忙的时候还会让全班同学去帮忙,比如摘棉花、捉虫子等。

当时的校园特别大,教室前面是两排大柳树,下课了我们就在大柳树下玩耍跳绳、踢毽子、丢沙包、捡雪糕棒、玩石子、跳木棋。我记得还有一颗桑葚树,或许结过桑椹儿,只是我从没吃过。

校园里还有一个大大的坟包,我们就在上面爬上爬下,玩滑坡,以至于坟包上光滑锃亮没有一株野草,当时也不觉得害怕,童年真是所向无敌呀,连死人都不怕,我想,或许有我们朗朗的读书声的陪伴,坟包里的那几具白骨也不会感到寂寞的,只是后来,那几具白骨的后人也许觉得不妥,应该为他们的先人寻找一个安静的场地了,于是在某天一些人拿着铁锨镢头挖开了那个不知埋了多少年的坟包,把里面的尸骨重新收敛埋葬,胆大的男生都跑去看热闹,而我不敢去看,远远地躲着,只是当初的情景历历在目。因为校园树木多,到了夏天知了也多,有人在晚上钻过校园的篱笆门进去捉知了,同样我也是不敢的。

那时校园里盛开的只有蜀葵花儿,我还站在那些花丛里照了一张照片——两寸的黑白照至今还留着。扎着三个小辫儿,穿着花裙子,小小的身子肩上扛着一把伞,不知为什么却紧紧地皱着眉头,可能是迎着太阳的缘故吧。那时照相的师傅一来,全校师生好似过节一般欢喜,耐心排号等候,那个年代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匮乏由此可见一斑。小学四年级大约有二十几个人吧,只是如今当初的孩子都已人至中年为人父母了。当年的校园已经荒芜卖给本村的一户人家,那些教室还在,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但仔细辨认仍有当年的影子。那些大柳树和盛开的蜀葵花儿没有了,校园外的那片梨行也不见了踪影。当年的老师更加苍老了。有一次回老家,在十字街的路口看见疾病缠身行动不便的韩老师,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那儿晒太阳,没了当年的精气神儿,满是暮年的萎靡和无奈。

多年前带着年幼的儿子徘徊在昔日的校园,内心难免苍凉,墙角儿再也不见那口当作上课铃用的铁钟,再也听不见那悦耳的当当声了。但是它一直在我耳边回响着,小伙伴们依然是儿时的模样,大柳树依然繁茂,知了趴在上面嘶叫,教室前的蜀葵花儿和校园外的梨花儿依然年年盛开,散发着幽幽的香气,从三十年前传到三十年后的现在。

德州日报全媒体出品

来源 | 德州市作协

编辑 | 李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