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庆杰:创作要一直沉入生活里
文|小朱
曾有媒体这样评价山东作家邢庆杰:这位农民作家,从农民到农民工再到专业作家,自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发表、出版作品400余万字,出版作品20多部,获泰山文艺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大奖,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2019年,继2011年签约省作协后,邢庆杰签约山东省作协成为第五批签约作家。
创作之路,道阻且长
上世纪80年代,怀揣作家梦的文学青年有很多,大家纷纷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邢庆杰是在这条道路最“拥挤”的时候走上来的,“那时候,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好像到处都是文学青年,但文学毕竟不能当饭吃,能成为专业作家的更是凤毛麟角。”那个年代,有少数比较偏执的青年作者,什么也不干,孤注一掷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一心想成为作家,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最后作家没当上,生活也一塌糊涂。“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一个职业,无论是当农民还是工人、干部,要有个能维持正常生活的职业,再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如果时机成熟了,靠写作能吃上饭了,或者成为专业作家了,再专职创作。”
只有投身创作的人才知道,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从小喜欢听故事的邢庆杰,小学就开始尝试写作,“到了初中,我的作文备受语文老师的青睐,几乎每一篇都是作文课上的范文。我写的小说也经常在同学们之间传阅。那时我经常幻想着有一天自己写的文章能变成铅字发表在报刊上,能出版自己的专著……”邢庆杰回忆。
然而,梦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击碎。初中毕业后,因家庭条件无力承担学费,邢庆杰最终选择回家务农。文学梦像是在这一刻戛然而止,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伺候庄稼,继续写作成了遥不可及的事情。“可是,我心中的那团火依旧在默默燃烧着。那个时候,我订阅了自己知道的所有书刊杂志,闲下来就阅读。”邢庆杰表示,他坚信自己的写作天赋,能够靠笔杆子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他也知道,文学创作更是一场持久战。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我终于创作了我的第一篇中篇小说《巷情》。小说写成后,我又满怀信心地用了整整4个晚上的时间工工整整地誊写清楚,寄到省城的一家杂志社。”但两个多月过去了,稿子如石沉大海。漫长的等待中,邢庆杰对文章又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并不断誊写、寄出,誊写、寄出……“共寄了14家杂志社。又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得到哪怕一家杂志社的一点儿消息。尽管如此,我也没有灰心,依旧每天不断地读、不断地写。4年时间,写了五六十万字,往外投了200多次稿。现实给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这些作品最终一篇也没能变成‘铅字’。”邢庆杰表示。
兴趣之余,还要热爱
兴趣,是很多作家走上写作之路的第一步,但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还需要一份对创作难以割舍的热爱。兴趣只是敲门砖,热爱才是恒久远的保障。某次采访中,邢庆杰坦言,近30年时间,自己只在坚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写作。
为了生计,邢庆杰之后进入一家建筑公司成为一名农民工。阴差阳错下,成为了一名承建民房的包工头。于是,每承包一家民房,邢庆杰就请雇主给自己找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这样每天利用饭后的休息时间,趴在桌子上读和写。彼时,很多人劝他别写这个叫作“小说”的玩意儿了,做好建筑活儿才能发大财。每当听到这样的言论,邢庆杰总是一笑置之。
不断地阅读,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和素材。1990年5月,邢庆杰第一篇小小说《爱的准绳》终于在辽宁丹东内部刊物《杜鹃》上发表。文章发表后,捧着样刊的邢庆杰翻到刊有自己作品的那一页,看了又看,看了又看。
从《白貔记》《一九八七年的情诗》《母爱的震撼》《善良的回报》《油菜花开香两岸》《沉重的父爱》《屠蛇记》到《草原历险记》《百年魔咒》;从《像风一样消失》《透明的琴声》《我的名字叫鹰》《表姐》《孤独的玉米》《玉米的馨香》《证据》《真爱无敌》《爱从结束开始》到《扎西的菜园子》《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积累到了,总有收获。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1993年年底,邢庆杰又连续在各级报刊发表小小说50多篇。2010年,邢庆杰调至德州市文联创作室,成为一名专业作家。2011年,成为省作协第二批签约作家,也是当时德州市唯一一位省作协签约作家。
对于创作,邢庆杰表示,作家只有凭借对生活和文学的热爱,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沉到生活里获取灵感和素材才能保持旺盛的创作生命。作家的作品都是写给读者看的,因此,一位作家要写内心的东西,心里要装着他的读者,但也不能有意识地去迎合读者。
短篇小说素材手法很关键
有评论称:“长篇小说是生活,中篇小说是故事,短篇小说是艺术。”
评论家徐晨亮曾于文章中写到,邢庆杰因小小说成名,在此领域的成就已为同行所公认。……说到他在细节处理与人物塑造上的特色,自然可以联系小小说的文体特征,或置于汪曾祺、林斤澜、阿城、聂鑫森、谈歌、孙方友等名家所确立的当代笔记小说文脉之中审视。
谈起短篇小说,邢庆杰表示,短篇小说因篇幅有限,会更加考验一位作家对生活的概括和提炼能力,“所以说,短篇小说创作关键有两点,写什么和怎么写,也就是素材和手法。素材的来源,无非两种,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直接来源是作家本人的亲身经历,间接来源则是听别人讲、在书上看等,比如好多作品就有作家本人的影子。小说《玉米的馨香》根据我个人亲身经历改写,《失衡》则来源于和朋友们的一次聊天。”
签约省作协成为第五批签约作家,邢庆杰透露,最近写了两部中篇,“一部待发,一部正在修改中。此外,还有三部短篇小说在三家杂志待发。今年和省作协的签约任务基本完成,下半年我准备写一部长篇,已有几个构想。”
邢庆杰,男,1970年5月生,德州市文联创作室专业作家,省作协第二批签约作家。自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发表、出版作品400余万字,出版作品23部。已在《飞天》《中国作家》《北京文学》《文艺报》《山花》《雨花》《当代小说》等刊物发表作品多篇,并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以及年度选本转载。曾获首届中骏杯《小说选刊》双年奖读者最佳印象奖、第二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20余个文学奖项。
德州日报全媒体出品
来源 | 德州市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