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史|运河德州段的千年变迁(二)


客观来说,虽然隋朝开凿了大运河,但由于国祚太短,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大运河带来的福泽。唐以后各朝代则真正大获其利。

唐代大运河线路、功能维持了隋朝原貌,大运河漕运、军事功能日趋强大。为保障畅通,唐圣历三年(700年),武则天下令,在永济渠德州以东开挖河道,分泄黄河洪水。该河在德州境内分别利用了古笃马河故道、屯氏别河北渎故道和鬲津河故道。河成后,以《禹贡》“九河”之一的马颊河命名。在此基础上,唐朝政府还在永济渠两侧开挖了支渠,方便把粮食、食盐等物资经由运河运往洛阳和长安。安史之乱后,河北诸藩各自盘踞,它们与唐朝廷之间唯一的物资、信息交流纽带就是德州段大运河。而此时的德州,已经成为运河东岸重要的城镇。

北宋时期,黄河一度夺御河入海,航运功能受到极大影响,苏辙在《论修河之事》中明确写到:“御河湮灭,失馈运之利”。南宋时期,黄河南移,运河疏浚,德州段终于又畅通起来。到了金代,由于战乱、洪水等影响,只有德州以下河道保持通漕。

元代对大运河进行了大的规划,对众多支脉进行了裁弯取直,同时进一步修缮、打通了京津河道,由此奠定了大运河今天的基本走向和规模,而德州也成为这条大动脉上的重要节点之一。另一方面,元政府对大运河的管理也日趋完善。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撰稿人:王德胜 来源:九达天衢大美运河
编辑|李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