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评论|“硬核”措施传递民生温度

6月6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抓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的十条措施的通知》,给颇受全民关注的“地摊热”再添一把柴。被媒体称为“10条‘硬核’措施”的通知,篇幅不长却干货满满,从“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免除一切税费” 到“支持夜经济等特色经营方式发展”,一项项“又实又硬”的举措,汇成特殊时期沉甸甸的“大礼包”,传递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发展信心的民生温度。

聚焦突出困难和问题,10条“硬核”措施有力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一季度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多地呈现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同比放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趋势,优先保障民生成为各地发展首要目标。保民生的重中之重在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这“前三保”。山东出台的十条措施聚焦当前面临的个体经营者、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资金困难,消费市场低迷、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等突出困难和问题,给予真金白银的扶持,畅通方便快捷的渠道,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反映出山东省支持经济发展、力保民生的决心之强、措施之硬。

关注热点靶向施策,10条“硬核”措施有温度。前几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熟食摊前点赞“地摊经济”,让人们在“人间的烟火”中感受到信心和温暖。山东十项措施提出,2020年6月15日前,各县(市、区)制定摆摊经营区域、时段的负面清单,并向社会公布,以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支持夜经济等特色经营方式发展。提出将企业开办环节由5个压缩为2个、办结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减为1个工作日,实行印章刻制、发票及税控设备领取、证章寄递“三免费”,以“一业一证”改革惠及更多创业者。这些保障市场主体和就业群体端上“饭碗”、端稳“饭碗”的措施,有温度、贴人心,让广大市场主体和就业群体吃下“定心丸”,注入“强心剂”。

落实10条“硬核”措施要把准精度、加快速度。山东出台的十项措施点燃了保障民生、提振经济的希望之火,激励着广大市场主体付出更大努力去拼搏努力。但好政策不能像“橱窗里的蛋糕”一样看得见吃不着,对于社会关注、反响强烈的十项措施,各地必须加快打通落地“最后一米”,按照通知要求,该减免的税费落实到位,该补贴的资金、给予的奖励抓紧兑现,需要配套制定细则、列出清单的尽快行动,对那些在措施落实中走过场、打折扣,推诿扯皮、落实不力的部门或人员,必须给予严厉查处,切实以政策“实招”的落地,提升政府的基层治理能力,提高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胥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