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德州机关大讲堂第二十三期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四楼会议室举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市直及中央、省驻德单位机关党组织书记110余人现场聆听。
有这样一群人,舍小家为大家,面对疫情逆行而上,把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他们践行初心使命的实践战场。他们以最严措施、最严作风、最严纪律构筑起一道道疫情防护墙,用忠诚、使命、担当,甚至用生命来守护着州城的平安。下面请听德州市公安局民警张腾飞讲述德州公安人的战疫故事——
党旗引领 警徽闪耀
我是来自德州市公安局民警张腾飞,今天我的报告题目是《党旗引领 警徽闪耀》。
战时党旗红,无往而不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侵袭,德州市公安局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广大党员民警践行初心使命的实践战场,以最严措施、最严作风、最严纪律构筑起一道防控疫情的坚强防线,让党旗在战“疫”中熠熠生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党员民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以坚定的信念、果敢的行动书写了最有力的战“疫”宣言。市委书记李猛,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洪涛多次到战疫一线看望慰问执勤民警,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邵浩浩坚持吃住在单位,靠前指挥。他们用实际行动带领全体民警无惧风险、奋勇向前。党旗引领战旗,信念引领行动,全市公安机关民警闻令而动、冲锋在前,谱写了一曲曲忠诚和初心的赞歌。他们,是守一道卡、护一座城的公安检查站民警,是走访排查、安定民心的社区民警,是坚守路面保障第一线的交警,是在高危隔离点执勤的特巡警,是柔肩担重任的铿锵女警。大家看到的是他们在刺骨寒风中的坚毅“警”色,却未看到他们被雨雪湿透的警服、被低温冻伤的双手、因通宵执勤深陷的双眼……还有那些在战疫一线倒下的,我的战友们。
王振国,临邑县公安局疫情防控专班的一名普通民警。自1月23日接到防控任务后,为使每一条防控信息落地有声,他和同事们连续几日通宵研判,在数以万计的疫情数据中抽丝剥茧。凌晨发来的特急、加急文电最快一小时就下达到一线,奔跑和快速研判是他们责之所系。高度紧张的节奏、不眠不休的运转,挑战着每一个人的身体极限。1月28日中午,王振国在核对数据途中,突然失去意识,从楼梯上重重的摔下来。等救护车赶到后,医生说:“这应该是睡眠不足,突发高血压导致昏厥,必须进一步留院检查。”可当晚9点,刚输完液的王振国不顾医生劝阻硬是赶回单位,等他完成工作返回医院时已是凌晨1点。他不忘叮嘱交接的同事,信息的来临可从来不分白天黑夜,快速准确高效是咱们防疫专班的命脉。为了研判信息,全市公安机关共设立14个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各级负责同志亲自指挥调度,专班成员24小时高速运转,构建起大数据研判的智能防线,这是一个特殊的战场,较量的是时间和效率。
还有一个更特殊的地方,那里严密的高墙关押了在押人员,有一粒病毒穿过,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那就是德州市看守所,在这座高墙里有一位的“冷大哥”付巨辉,同事们都说他这人总爱板着脸、双手叉腰一副冷峻的模样,可谁又知道这仅仅是因为他有腰疼的毛病。随着监所实施全封闭执勤,一枚大锁将民警和在押人员一起隔离在那四面高墙之中。为了监所绝对安全,他们在寂寞孤独中默默付出,当看到同事有些吃不消时,付巨辉总是开导他们:“疫情就是死命令,党徽就是请战书。现在是考验咱们监所民警的时刻,不论多苦多难都不能掉队。有啥闷得慌,跟我聊聊。”此时的冷大哥不冷了。平时,他以身作则,每天为监区在押人员测量体温,需要负重消毒液对30个监室进行消毒。疫情期间,在押人员的情绪日益躁动,每天都有人要求谈话,付巨辉总是不厌其烦的倾听、开导、解惑,有效地稳定了在押人员的情绪。虽然这些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也正是这些单调枯燥、天天重复的工作,有效的将疫情阻击在高墙之外,确保了监区稳定。工作结束后,付巨辉都要去床上趴着来缓解腰部的疼痛,但他却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提过关于病情的只字片语。直至3月22日,在付巨辉坚守的第52天,他因病情加剧,无法自行下床,上救护车的那一刻,他还跟大队长交接监室情况,叮嘱注意在押人员动态,在场的同事都默默地转过了头,想起他说的那句:“疫情就是死命令,党徽就是请战书,党徽戴在胸前就代表自己时刻可以为了疫情大局,舍小成大。”五十二天,付巨辉用执着擦亮胸前的党徽,用坚守践行着藏蓝的誓言。战役仍在继续,还有许多像付巨辉这样坚守一线、负重前行的监管民警,用初心使命筑牢了护佑监所的铜墙铁壁。
在各个公安战线上拼搏奋战的民警们,他们挺身而出、逆行而上,他们不是身披铠甲的盖世英雄,警服就是战袍……一声令下、冲锋在前,没有金戈铁马,只有血肉之躯,没有硝烟弥漫,只有以命相搏。日日夜夜,他们用警服蓝筑起平安墙,用坚定的身影诉说:祖国有恙,我用忠诚、使命、担当,甚至用生命来守护。
他们是谁的儿子、女儿,是谁的父亲、母亲,疫情面前他们都成为了战士,而他们的家人就是最坚强的后盾。在德州公安疫情防控战场上,还坚守着这样一对对“双警”夫妻,他们携手无惧,为爱逆行,同样的责任与使命,让他们步伐铿锵,勇往直前。
民警杨天民和王萍就是这样一对“双警”夫妇,接到紧急通知后,家中两个年幼的孩子,全交由老人照料,每当出门听到孩子哭着喊:“爸爸妈妈别走。”虽然心里有满满的不舍,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妻子王萍作为社区民警,不间断走访群众,开展涉疫矛盾纠纷排查、疫情防控宣传、人员核查登记工作,与群众共筑社区防疫网。丈夫杨天民作为鲁冀高速公安检查站民警,在零下8度的室外执勤,日查车辆近2000辆,他说:“这里是首都的护城河,检查防控工作事关紧要,决不能漏掉一车一人!”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排查工作的同时,杨天民更是发挥了他火眼金睛般的敏锐洞察力。3月21日晚10时26分,一辆灰色轿车驶入检查通道,杨天民在核查该车3名驾乘人员身份时,发现孙某是涉毒人员,立即对其进行尿检且结果呈阳性。他警觉的再次拿起孙某身份证进行比对,发现照片与此人样貌相似但不是同一人。吸毒同时冒用他人身份,这些线索,让从警多年的杨天民判定事情绝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他马上对全车进行彻底搜查,果然,在车内一极其隐蔽的地方发现了净重达354.54克的毒品,这是近年来,鲁冀高速公安检查站一次性缴获的最大数量毒品。公安检查站是山东“北大门”、北京“南大门”。市委书记李猛强调:“公安检查站是我市第一道防线,要严防死守,堵塞漏洞,切实织密防控网。”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检查站民警特殊的使命。在疫情期间,全市公安机关民警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稳定,在抵挡病毒的同时,也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一身警服,两份责任,面对工作和家庭,我们的公安民警毅然选择服从组织的安排,坚守一线,责无旁贷!
2月7日,武城县公安局接到一位特殊群众的来电,“请问,这是王星工作的单位吗,他妈妈癌症恶化了,能不能让他回家陪陪他妈。”此时王星的领导和同事才知道,今年1月份,王星的妈妈经过了13次药物化疗和12次放疗,病情加重,由原发部位的肺部已转移到了大脑、肾上腺、肝脏。春节期间,王星本想趁着假期在河北老家好好照顾病重中的妈妈,但疫情的突然来袭打乱了这个计划,得知儿子要去支援战疫一线,母亲更是支持儿子返岗。王星的母亲忍受着病痛和思念,却不敢跟儿子联系,生怕勾起他回家的念头。王星的父亲忍不住偷偷给他的领导打了这通电话,大家劝说王星回家陪陪妈妈,但这时,王星母亲的视频电话打来,王星举着手机,双手不停的打颤,瞅着屏幕里妈妈憔悴的模样,眼里的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他颤抖着说:“妈,儿子不孝,不能在您身边照顾您”。这位坚强的妈妈对儿子说:“儿子,别哭!你在一线抗疫,妈在家里抗癌,咱娘俩一起加油!”听到妈妈的嘱托,这位一米八的大小伙子一个字也说不出,捂着眼睛大哭起来。儿子“抗疫”,母亲“抗癌”,母子两地共同战斗,这对深明大义的母子,在疫情面前展示出的“家”“国”情怀,让每个人在唏嘘感叹的同时不禁流出感动的热泪。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化小爱为大爱,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的誓言!我们坚信:迎春启程,向阳而行,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德州公安还有许多向他们一样的民警在一线奋战,大家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穿梭的车流知道、静谧的长河知道、胸前的党徽知道、帽檐上的警徽知道,高高飘扬的党旗知道,巍然耸立的神京门户知道、宁静广阔的神州大地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公安!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尹晓燕 董天力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