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做好“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市加快经济秩序恢复、加速转型发展和市委、市政府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市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优化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环境,制定以下十四条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登记事项监管和服务力度,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健康发展
1. 推进企业准入和退出便利化。对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进一步优化开办流程,完善退出制度。全面落实《推进德州市企业开办流程再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简化办事环节,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时间,实现“一次登录、一表填报、半日办结”。实施“一窗受理”,提高网办率,推进帮办代办服务,推行“容缺受理”,提供证照寄递、新开办企业印章刻制免费服务,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健全完善企业普通注销、简易注销制度机制,为企业退出市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2. 加强登记注册管理和指导。强化外商投资企业准入服务,提升登记管理工作质量,确保源头数据准确可靠。发挥登记注册指导作用,强化与行政审批服务部门的沟通对接,加强业务指导和配合,规范市场主体名称、经营范围等登记事项,保持登记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实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引导市场主体在办理登记时依照不动产登记证等证件规范填写住所信息,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准确规范的基础信息。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依职责做好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工作,对经核实确认的冒名登记行为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3.加强登记事项监管力度。依据职责建立登记事项后续监管机制,对涉及登记事项事后的投诉举报,及时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对典型事例进行公开曝光。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中,按照总体7%的比例,加大对今年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的抽查力度。对地址失联的,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实施信用惩戒。
二、强化支持帮扶和机制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实体经济便捷响应通道,指导企业维护好知识产权合法权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重点联系机制。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年走访调研企业300家以上。深入实施“春笋行动”,开展专利“消零”行动,选择50家具有创新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帮扶,使其尽快实现专利零的突破。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力争新增国家级优势企业5家,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优势企业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
5.提供知识产权精准服务。依托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专利库,全年向企业推送优选高价值专利3000件以上。依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库。鼓励中小微企业进行专利权质押融资,对产生的利息按照贷款利率的80%予以补贴,最高60万元;对产生的专利评估费、价值分析费予以75%的补贴,最高7万元。
6.深化质量提升行动。选择纺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开展制造业品牌高端化培育工作。选取10家企业重点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增加新业态、新模式和中小型企业占比,促进新兴行业及中小型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开展标准化试点创建活动,年内新增省级标准化试点5个以上、国家级标准化试点2个以上。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年内服务企业150家以上,解决技术难题20个以上。
7. 推进小微企业“双升”战略。支持引导全市2600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优化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机构;对接小微企业名录(山东)信息系统,加强小微企业名录建设和管理应用工作,拓展小微企业名录的社会服务功能,打造小微企业“双升”战略工作平台;配合推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市场的党建工作,以党建促发展助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具有发展潜力的“四新”产业等小微企业作为重点培训对象,组织开展“双升”培养,全市系统年内组织对1000余名小微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小微企业抵御风险和创新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8. 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强力推进“放心消费在德州”创建工作,向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食品药品、电信通讯、加油站点等行业领域进行拓展,全市创建放心消费单位达到4000家,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达到1000家,使全市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向特色街区、核心商圈、社区乡镇进行延伸,圆满完成全市放心消费创建单位和示范单位的年度创建工作目标。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深入推进“食安山东”建设,打造“食安德州”品牌,深化食品安全市县创建,推进全域创建。对全市3.6万家食品销售者实行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开展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提升活动,2020年完成数量不少于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总量的60%。加强网络餐饮服务监管,持续推广“食安封签”和“明厨亮灶”。
9.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全面清理2019年前出台的妨碍公平竞争、束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将公平竞审查制度常态化,对2020年以来出台的增量政策措施严格履行公平竞争审查程序;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持续加大对转供电环节违规加价行为的查处力度。针对5G基站、小区物业、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等转供电主体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口岸收费专项整治,对涉及口岸中介服务企业的价格收费行为及明码标价公示情况开展检查。开展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配合省局加大对协同涨价、限制产量等垄断协议行为,以及限定交易、差别待遇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调查力度。
四、完善基础保障能力,增强服务发展水平
10. 切实提升检验检测设施设备水平。加快推动省级质检中心建设,提高技术支撑能力。推动市产品质量标准计量研院玻璃钢检测中心争创电机领域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和通风机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德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扩项工作,增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污染物残留、微生物检验、真菌毒素残留六大类581个参数,更好的服务食品产业发展。
11.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技术人员梯度培养制度,优化高层次人才培育平台,为标准制修订和检验检测服务储备研究型技术骨干。以“依托优势资源、立足专业研究、突出个性服务”为目标,推进公益性检测和快速检测领域扩展进度,推进实施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培训活动,为我市经济与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12.推进“德州标准”建设。大力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引导企业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聚焦优势产业,培育适应市场竞争和创新发展的团体标准,扩大标准的有效供给。
五、推进柔性监管机制,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13.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贯彻落实省局市场监管不罚清单、轻罚清单,对非主观故意、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首次轻微违法行为,指导企业自觉改正,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14.支持企业重塑信用。持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机制,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为手段,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审慎信用约束管理,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的企业首次轻微失信不惩戒,健全信用修复、异议申诉等制度,支持企业重塑信用,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董建新 通讯员|任俊合 徐晔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