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耄耋老党员萧草肃:千余册藏书捐赠市档案馆

6月16日,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在德城区东方家园小区上演。市档案馆馆长李纪三及工作人员,来到小区居民萧草肃老人家中,接收由他捐出的1000余册藏书。

在萧草肃老人家的书房里,记者看到,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4个1.5米高的书柜,每个柜子都有编号,里面精心存放着这次要捐出的1000册书。

萧草肃是河北东光人,1932年出生。他1949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12月入党,先后在原德州地区十二里庄公社、广播局、党史委工作。“从年轻那会儿,他就喜欢书,爱买也爱看,把书当宝贝。”老伴儿吕长岭说,“出门遛弯,看到地摊上有喜欢的书,也会立刻买下。家里的书越来越多,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喜欢上了阅读。”

萧草肃是个有心人。1961年他开始写工作笔记,单位的事、自己的事,每一天、每一件、每一个条目都记录得详细明了,一直到他离休,整整记录了几十本。一次,地区党史委有名员工整理材料时,记不清一项重要工作的具体实施日期,四处查找无果,最终是萧草肃在他的工作笔记上找到了准确的时间。

对待最心爱的书也是如此。从1984年调往党史委后,他便开始收藏图书。每当买到一本书,都会在最后一页写下购书时间、价格,每读完一遍,也会记下读完的时间。为了方便整理,他给每个书柜编号,还专门制作了存书目录,仔细登记每本书的书名、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及版次。如今这本目录,也厚得就像一本书。1992年,萧草肃离休了,他喜欢书法,更爱读书,便萌生了手抄名著的想法。花了两年半时间,手抄了一部《水浒传》,并装订成册。

存书目录

近几年,萧草肃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太好。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这些藏书:“我想给它们重新找个家。希望它们能给后人给社会带来一些帮助。”得知他的想法,家人积极联系,找到市档案馆说明捐赠意向。馆长李纪三深受感动,当即表示会亲自上门接收。拿到档案馆出具的收藏证书后,萧草肃开心地笑了,将证书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我这桩心愿了了。”

手抄《水浒传》

“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民间力量的支持,萧老就是民间力量的典型代表,他的这一做法十分难得。捐赠的1000余册书籍中,有自己的工作用书、学习用书,还有一些珍藏的档案资料,见证了德州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状况,非常珍贵。还有在工作中形成的笔记,十分有保存价值。”市档案馆馆长李纪三介绍,“下一步我们会把这些资料认真梳理整理,形成目录。利用馆内条件优势,把这些资料分门别类保管好,提供给社会利用,发挥他们应有的价值。”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 马乐
通讯员|程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