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走进武城县鲁权屯镇西王屯村卫生室,一位操着地道方言、布鞋沾满泥点、熟稔和村民聊家常的乡村医生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张善义。
张善义是一名70后,从毕业到现在,已在家乡做了22年村医。多年来,他竭尽全力为每一位患者服务,医德医术在村里更是有口皆碑。“只要他在,有什么病都不怕。”村民们说,只要大家有需要,张善义都是风雨无阻、随叫随到,从不收取出诊费。
刘俊明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老伴患多种慢性病,需要常年服药,儿子有先天性精神疾病,无生活自理能力,去年,家中唯一“顶梁柱”刘俊明也因急性心梗病倒了。
6月19日上午,张善义穿过几条乡间小路,轻车熟路来到刘俊明家中。
健康检查、指导用药、嘱咐日常健康管理常识……张善义一边查看血压仪数值,一边在家庭医生服务记录本上认真查看前几次记录的血压数值。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今年以来到刘俊明家开展上门服务的详细内容。
“家里的钙片快没了,我给您带来了新的,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在为刘俊明检查与诊治间隙,张善义把一瓶新钙片递到刘俊明老伴齐秀云手中,耐心地交代起饮食起居的注意事项。
提到这个三天两头往自己家跑的家庭医生,齐秀云双眼闪着泪光,有说不完的感激话。“太感谢张医生了,要不是他及时帮忙送医,我老头子的命恐怕早就没了,身体也不可能恢复得这么好。”
时间指针拨回到去年:一个秋日的夜晚,凌晨一点,67岁的刘俊明突发急性心梗,疼痛难忍,生命垂危,齐秀云见状束手无策,于是拨通了家庭医生张善义的电话。张善义初步诊断为急性心梗,在进行简单处理后,二话没说赶紧将老人送到医院救治,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老人终于脱离生命危险。
自此,刘俊明家庭更让张善义放心不下,每隔几天,他便会上门巡诊。
西王屯村共2047人,像刘俊明这样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56人,张善义承担着“扶贫政策的接地员”“家门口的保健员”和“危难之际的救护员”等多重角色。为了及时准确掌握贫困户的情况,他两周就要健康随访一遍。“自从2010年成为签约家庭医生后,责任更大了,除了每天给乡亲们看病,还要给贫困户提供免费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大家信任我,我就要把服务做到极致。”采访时,张善义如是说。
时间是最忠实的见证者,在健康扶贫的路上,张善义不仅为一位又一位贫困患者送去了健康,更让他们看到了改变生活贫困面貌的全新希望。
“卫生室虽小,却是我的大舞台。这里,既守护乡亲们的健康,也坚守我的梦想。”眼前的张善义,头发有些稀疏,但眼中有光、步履坚定、未来可期。
■记者手记
用真心真情换得百姓满意
22年,张善义作为村民的“健康守门人”,默默扎根基层,牢记医者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日复一日地服务每一位村民。尤其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更是在平凡中演绎着家庭医生的真诚大爱,温暖着每一位贫困群众的心。
采访时,张善义告诉记者,他最自豪的一件事是,最近几年,自学了中药知识,利用中医疗法,为贫困患者免费诊治;他最感动的一件事是,如今走在村里的时候,每位遇到他的村民都会跟他打招呼,有的还邀请去家中坐坐,熟得就像朋友和亲人一样。
打造一支扎根基层的家庭医生队伍,成为有效促进分级诊疗、化解看病难题重要举措之一。在全市,有着不计其数像张善义一样的基层医疗工作者,他们紧随贫困攻坚战的号角,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贯彻健康扶贫政策,凭着那份绿叶对根的情谊,始终奔走在基层医疗服务的第一线,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奉献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滕璐 刘潇 唐志梅
通讯员|王法成 邵辉
编辑|唐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