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德州城位置最终固定下来,卫所制度的实施,促成了德州城的建设。
明朝实行卫所制度,大批军队安置在地方屯田。卫在明代是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军事组织,每个卫5600人,分前、后、左、右、中五个千户所,设卫指挥、千户、百户等官职。所有士兵单独设立户籍,叫做军户,军户平时屯田自养,不服官差杂役,只管“修河打堤、拉纤挂柳、战时归队”。
德州卫设立于明洪武九年,据《德州志》记载,明代德州地理位置重要,有110屯,自桑园北10里(北第四屯)到临清附近,管辖近500公里。
明洪武三十年 (1397),德州卫都督张文杰、指挥徐福酝酿十年,全体卫军历时两年建设了德州城,为砖城。当时建城的砖除来自被运河水冲垮的罗城外,主要来自城南20里左右沿运河的村子。
德州城范围大体为今东方红路至共青团路,新湖路至迎宾路。德州城池形似靴,周长5100米,高12米,厚9米,护城河宽15米,深6米,城内面积2.5平方公里。城门5个,东为长乐门,南为朝阳门,西为定边门(该门在明万历年间改为聚秀门),北为拱极门,西北为广川门(小西门)。南门最气派,为两层门,内外城中间有一个瓮城,两层门都向南。北门由于犯了“太岁”,从建成后即成虚设,只有处决犯人时才打开。砖城建成后,德州官署衙门、官宦豪门的府第宅院,大多都集中在城内的西北部。为方便去墙外的运河取水,在西门以北又辟一小城门,门洞亦比其他四门小,人称小西门,也叫水门。
来源丨九达天衢大美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