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发展 实现合作共赢 | 德州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解读

今天的德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7月27日,中共德州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主动服务全省开放大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十二大领域改革攻坚,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德州特色,立足港澳台和东盟,提升日韩、拓展欧美、深耕中东非洲,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完善开放平台,在构建新体制、发展新模式上走在全省前列,打造新时代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这既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的必然选择。《意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举措,为全市上下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路径,增强了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

坚持世界眼光,构筑开放格局

“压力和风险越大,越需要扩大对外开放,越需要坚定发展信心,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这次全会审议的意见恰逢其时,非常符合德州实际,也非常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操作性。

能否育新机、开新局,取决于能否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快走几步”“先走几步”。“《意见》提出,要打造形成对接东盟的重要节点城市,为齐河下一步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 ”齐河县委书记姜凌刚表示,“近年来,依托东盟国际生态城项目,齐河与东盟各国的联系交往愈发密切。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持续深化区域合作,以外向型经济激活发展新动能,当好全市发展排头兵,为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

在武城县委书记张磊看来,以企业为支撑的开放最具活力、最可持续。“以我县的暖通空调产业为例,我们在开展育苗、环保、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的同时,广泛开展对外合作,于6月16日与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山东省暖通空调产业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招引‘龙头’、整合资源的方式,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磊说。

在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征程上,德州正一步步走深走实。今年上半年,外资出口企稳回升,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997家,完成进出口163.1亿元,其中,出口102.7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1.02亿美元,同比增长73.5%。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市主动作为,稳住了外贸外资基本盘,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培育开放型产业链,叫响“活力德州、智造名城”

《意见》从推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培育开放型产业链、提高开放创新策源能力等十方面作了部署安排。在分组讨论时,“培育开放型产业链”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6月11日,全市召开了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吹响了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的冲锋号。这次全会又从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等多个角度深化了培育开放型产业链。我们工信系统将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 ”市工信局局长王爱民表示,接下来,他们将为每条产业链配套好行业专家和扶持政策,确保“工业强市”有目标、有计划、能实现,真正成为“活力德州、智造名城”。

“招商引资时我有深切体会,现在跟企业对接,人家看的不再是优惠政策,更多关注的是当地的产业发展环境。我们强调要‘沿链招引、补链强链’,就是在完善产业的发展生态,吸引优质企业与我们一起做大做强。 ”武城县县长朱恩鹤说。

“聚焦‘541’产业体系,在全省率先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这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狠抓工作落实的态度和力度。 ”陵城区区长李希岩说,“《意见》提出要推动新基建领域合作开放,打造一批以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为代表的融合基础设施。我建议把‘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写进《意见》,统筹考虑陵城区在中心城区的新基建布局,进一步促进德陵一体化发展。 ”

优化对外开放要素供给,构建“走出去”平台机制

构筑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需要强有力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的支撑。与会人员认为,必须优化对外开放的要素供给,在更大范围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在更大空间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认为,当下,德州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阵痛,必须注入更多推动开放创新的优质资源,盘活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持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要素向实体经济汇聚,向优质产能、优秀企业流动。

眼下,围绕集聚英才,平原县正在着力打造集聚天下英才的高层次平台,通过百名平原籍博士反哺、百名在外人才回引、百名优秀青年返乡等“三个一百”行动计划,并配套编制了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在全市率先发放1500万元人才贷等方式,涵育高端创新资源的优质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将制度创新贯穿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举措更务实、更有前瞻性。比如招引人才方面,提出落实创新人才“双落户”、急需人才年薪奖励、名校博士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等政策;探索建立协同金融创新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的高层次人才在银行授信、保险担保等方面给予支持。

与会人员认为,要让人才留下来,就必须让制度活起来,要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扎扎实实解决人才创新、创业、生活等方面的各类具体问题,以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演变的广阔空间,以培育特色高端产业发展构建的发展舞台,营造出拴心留人的诱人环境。

形成开放格局,让外资企业“走进来”,让本土企业“走出去”,拥抱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必须有坚实的平台和顺畅的体制机制。《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探索更加开放的地方经贸合作机制。

禹城市委书记,德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滕海强表示,禹城将以此次全会为契机,主动融入全市对外开放大格局,用好融入省会的区位优势、对接日韩的合作基础,打造承接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的桥头堡,争创中日韩高端产业园区的拓展区,引进更多高端外资项目,创建德州高新区“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区”,奋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意见》提出,要打造形成对接东盟的重要节点城市。位于齐河的山东克朗生物装备有限公司就是对接东盟的受益者之一。“受疫情影响,我们的主打产品啤酒酿造装备欧美出口线路受阻。但是通过中国-东盟(德州)经贸洽谈会,我们联系上了东南亚客商,目前公司已从8个国家拿到了订单,预计未来东盟市场的出口份额有望提升到30%以上。 ”公司副总经理万继宪说。

在市贸促会会长、党组书记李连军看来,将各类对外开放平台真正运用起来,创新涉外经贸合作机制是现实之需,将有助于引导德州企业与日、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展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常态化交流互动,从而找准合作对接点,拓展合作空间,把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等整合起来,推动共赢发展。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区域协同开放新格局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放大招’”……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好的投资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党中央、省委、市委在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方面出台的相关意见,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好政策、好路子,必将释放出强大的制度“红利”和创新“引力”,增强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对外开放已经没有地域和边缘的界限。我市组建专业招商团队,“一把手”带队奔赴京津及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活动,以高端优质资源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以“一次办好”“一网通办”倒逼流程再造,通过深入推进流程再造改革攻坚,打造精简高效政务生态。正因为投资环境的持续优化,大批高端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庆云县更是成功引进安徽海螺集团,从初次对接到投产不过3个月的时间,填补了该县没有世界500强企业的空白。“新时代新征程,当要素红利逐渐让位于创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让位于制度红利,营商环境的重要价值更加凸显,深化改革的宝贵机遇弥足珍贵。 ”庆云县委书记王晓东表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让客商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这才是企业需要的最好的营商环境。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大家一致认为,持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以增进竞争优势、保持领先位势,已然成为对外合作先进地市的共识,越来越多的城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先手棋。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但需要硬措施来托底。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常树风表示,要完善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服务功能,以更广阔、更便利的服务平台吸引优质资源落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冕 张志宁 任立松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