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陵城区滋镇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有着这样一支骑行的队伍,他们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以车轮为足踏遍了滋镇大地,他们的真情温暖了3.4万老百姓的心。这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的队伍便是德州市派陵城区滋镇乡村振兴服务队。
根据德州市委组织部关于“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的统一部署,2019年7月19日德州市派陵城区滋镇乡村振兴服务队10名同志来到陵城区滋镇驻扎,他们带着党委政府的嘱托、带着人民群众的期望在这里安营扎寨。
在过去的一年里,队员们下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他们不畏酷暑严寒、风吹日晒,为得就是能够更好的感受乡村、贴近百姓、接接地气,正是这样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让当地群众对他们从怀疑到认可再到信任。有了老百姓的支持,队员们倍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他们常常这样说:“车蹬是我们热情的落脚点,车链将热情转化成真情传输出来,车轮是我们和百姓之间真情交流的纽带。”虽然踏坏过脚蹬、蹬断过车链、扎破过车胎,但是他们心中的信念和决心从未放弃。
走村入户搞调研
服务队实地走访调研,掌握精准数据,通过与乡镇管区书记、村支部书记交流初步掌握帮包村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召开调研交流会明确调研重点,按照责任分工走村入户精准调研,掌握最新数据。服务队所帮包村中最近的赵屯村距离驻地6公里,最远的张龙村距离驻地10公里,调研期间队员们为了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骑行往返数十次。
田间地头解难题
群众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服务队帮助赵屯村销售滞销的芹菜、地瓜,完成无公害产品认证,帮助柳编工人协调工资3万余元,协调7000余株核桃苗,助力核桃林建设;帮助三洄河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项目和大棚蔬菜生产;帮助中大辛村建立农业合作社发展金银花种植,变废为宝将荒废多年的30余亩芦苇湾开发成6个标准化的养殖池塘;帮助张有道村疏通村内排水管道,为成立农业合作社出谋划策、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帮助张耀龙村解决老百姓浇地“用电难、用电贵”的问题,为该村架设长达20000余米输电线路。
外出考察活思路
他们潜心探索产业振兴发展之路,多地考察调研、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赴南京考察蔬菜种植、市场、物流等事宜,赴河北安国考察中草药种植与销售相关事宜,赴临沂市临沭县金正大旗下的金丰公社考察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经考察后与乡镇党委协商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目前三洄河、张有道和赵屯的冷棚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建设冷棚60个,全部对外出租村集体增加收益20万元。张耀龙村成立了党支部创办农业综合服务协会,目前已为本村1700亩耕地提供了托管服务,为农民种地节约成本6.5万余元,村集体通过收取服务费的方式增收2万余元。
多方联络拓项目
积极联络、出谋划策。通过与德州市供销社下属中草药公司联系对接中草药种植项目,规划在张龙村发展中草药种植项目40亩、中大辛村发展中草药种植项目20亩;通过与陵城区鲁研种子公司对接小麦育种事宜,为张龙村争取100亩地的小麦育种项目;通过与陵城区经济开发区金庄村联系了解水产养殖项目,将中大辛前期开发的6个标准化养殖池塘规划出莲藕、水蛭等水产养殖项目。
众志成城抗疫情
疫情期间,他们为帮扶村庄送去口罩、消毒液、方便面等物资,并参与到疫情防控点的值守工作当中,同当地党委政府以及村党员干部一道投身到疫情防控战斗一线,共同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德州市派陵城区滋镇乡村振兴服务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信念、开拓奋进、完善规划、强力推进,“动真情、用真心、尽全力”一鼓作气,在这条宽广的乡村振兴大道上奋力骑行!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道上的第一棒,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种好试验田、铺好高速路。
通讯员|张立波 郭迎春 栾海涛
编辑|高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