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德州学院附小主动与市区教育体育局和潍坊市教科院名师团队对接,自8月1日起,陆续开展了语、数、英骨干教师暑期成长训练营。同样是假期培训,却别开生面,令人眼前一亮。
找到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在本次假期培训前,学校分学科对教师的学习需求进行了前期调查,针对目前教师最困惑、最棘手、最渴望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然后和潍坊市教科院专家团队进行了精准对接,将学科专家团队请到“家门口”,“送经”送到心里面。
跳出课堂教学的“舒适区”。以数学学科培训为例,来自两地的6位教师分别对3节课数学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在实操和说课中感受两地教育教学理念的不同。教师们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经历了多次设计和打磨的“精品”课,居然直接被“碾压”。这种“天上地下”的对比结果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学习欲望,促使教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如饥似渴,如一颗种子一般汲取养分,让更优质的教育理念在心里生根发芽。
走进教学评变革的“窗口区”。教师们纷纷坦言,这次培训有烧脑、有迷茫、有收获、有成长。一些课堂教学和教师教研中长久以来困惑教师的“窗户纸”被捅破,教师们对于课堂的建构更加明白,学生“在哪里”,教师领着学生往“哪里去”“怎么去”“到哪了”,都有了示范性的实际操作。同时,教师们表示,既然认准了那就走下去,在实际的课堂中逐步实践,将这些优质理念一以贯之。
本次教师暑期培训是学院附小教师成长系列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学院附小秉承“组织赋能”“课堂赋能”“专家赋能”“课程赋能”“诊断赋能”的教育工作思路,为每一位渴望成长、主动成长的老师搭建舞台。自今年5月起,学校陆续成立了数学、语文、英语等教师成长工作室,致力于教师成长,建设“学习型”教师组织,根据教师的成长需求,分批、分梯度培养学科骨干教师,逐步打造各学科的“学习型”教师队伍,最终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育理想,走向终身成长。
据了解,8月1日到3日,德州学院附属小学与潍坊市教科院名师团队主动对接,打造数学骨干教师暑期训练营。4至5日,语文、英语训练营陆续举办。3天的活动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环环相扣。
8月1日:与名师同课异构
学院附小的老师与来自潍坊名师团队的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模拟课堂,说课展示。
课题:二年级数学《比多少》
潍坊寿光市凤华小学郭鑫老师
德州学院附属小学张静老师
课题: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二位数》
潍坊市潍城区仓南路小学陈玉红老师
德州学院附属小学贾风霞老师
课题:六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
潍坊市寒亭区实验中学小学部乔永涛老师
德州学院附属小学王维维老师
专家评课
潍坊市教科院小学部主任、数学教研员孙俊勇
潍坊市潍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苏桂芹
潍坊市寿光市小学数学教研员赵金惠
在同课异构和说课中,教师们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优质教育理念的落地方法,并进一步投入到重构课之中去。
名师谈成长
8月2日:卷入式专家培训
1 体验课
潍坊市教科院小学部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孙俊勇执教现场模拟课——《小数的初步认识》。
2 专题报告:《做一个明白的学习者》
孙主任作专题报告,向老师们介绍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理念和落地方法。
专题报告:《例谈:教学评一致》
8月3日:实操、重构、展示
1 重构课
上午,前期参与同课异构的三位老师展示了自己的重构课,三位教师的学习力和领悟力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2 卷入式教研
专家亲临各年级教研组,指导老师们打磨课堂。每一位老师都自发地带着一节课来,争相展示,期待专家们的指点。
3 单元备课展示
下午,经过专家打磨和自己努力,王珊珊、王咏雪、王倩倩、丁春霞、周景美五位老师分别展示的单元备课模拟课堂,获得了在座教师和专家的好评。
学院附小王珊珊老师——《乘法的初步认识》
学院附小王咏雪老师——《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学院附小王倩倩老师——《小数乘整数》
学院附小丁春霞老师——《分数乘整数》
学院附小周景美老师——《比的认识》
本期数学骨干教师训练营是学院附小青年教师成长路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教师专业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以贯之。
常规教研保持教师成长动力
在附小,各教研组因组制宜,自主开展多轮公开课,并进行同课异构,反复集体备课、顺思路,课件、习题使用统一,用团队的力量推动教师成长。
成立工作室激发教师成长活力
4月20日,数学团队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率先成立数学名师成长工作室,直接与潍坊市教科院名师工作室对接,引领数学学科教师与专家对话,与名师同行。通知一下发,全体数学老师积极报名,经过层层遴选,确定了15位名师工作室成员。从此数学组有了一个敢干事,想干事的核心团队。
网上教研开发教师成长潜力
6月5日开始,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开始如期举行,每期一个主题,老师们工作之余,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积极参与工作室活动。经过三期网上教研的问题碰撞、线上会议、专家指导、评课思维碰撞后,教师们在暑期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主动放弃暑期休息的时间,在自我成长驱动下,自发组织起来,到校集中备课研讨。正是老师们争先恐后的想要成长,才有了这次训练营的成功举办。
教师们纷纷坦言,这次培训有烧脑、有迷茫、有收获、有成长。一些课堂教学和教师教研中长久以来困惑教师的“窗户纸”被捅破,教师们对于课堂的建构更加明白,学生“在哪里”,教师领着学生往“哪里去”“怎么去”“到哪了”,都有了示范性的实际操作。同时,教师们表示,既然认准了,那就走下去,在实际的课堂中逐步实践,将这些优质理念一以贯之。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张明超
编辑|滕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