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
“各位乡亲,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好看的纯手工编织品,给咱贫困户献爱心啦......”连日来,每每夜幕降临,在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上,人们常会看到一位身穿正装、卖力吆喝的摆摊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格外显眼。
这个年轻人叫李洋,出生于1990年的他是今年我市公开遴选的306名村党组织书记之一,现为宁津县相衙镇付庄村党组织书记。为了帮助贫困户拓宽销路,李洋利用下班时间在夜市摆起了“扶贫地摊”。
皮肤黝黑、体格魁梧,做事雷厉风行,10多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李洋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
在部队期间,李洋拿到的双十佳士官、优秀班长、优秀士官等嘉奖就有10余个,还在部队入了党,这些资历足以让他退役后在大城市找到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然而,李洋却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乡亲们富起来。“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在外面越久,越想为家乡做点事情。”李洋说。
2019年,退役后的李洋回到宁津,经过考选,成为相衙镇一名管区干部。2020年,德州出台政策激励优秀人才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李洋主动报了名。4月15日,他通过遴选,到岗上任,成为全镇最年轻的村支书。
困难总比想象中多得多。 “听说没?付庄村来了个90后当支书。”“退伍军人、遴选干部,当支书不就是来镀镀金嘛。”……上任伊始,对李洋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咋办?只能装听不见。我就干出个样子来给大伙儿看。”李洋暗下决心。
为了尽快摸清“门道”,李洋就开始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从刚开始被村民以“不在家”为由拒之门外,到熟稔地坐在小板凳上与大伙儿唠家常,这位90后村支书逐渐获得了村民的信赖。一次走访中,李洋了解到,83岁的贫困户周俊英,从年轻时就练得一手编织手艺,平时喜欢用各色毛线编织色彩绚丽的坐垫,但销路窄、变现难,致使大量手工坐垫堆积在家。
如何另辟蹊径为贫困户销售手工品?李洋想到利用在夜市摆摊的方式帮助贫困户扩宽销售渠道。不仅如此,考虑到周俊英年事已高出行不便,李洋还义务担任起“扶贫摊位”的“推销员”,如数家珍地向顾客介绍产品。现场一共售卖了47条坐垫,加上爱心捐款,第一批坐垫共收益1500余元,全部如数交到了贫困户周俊英的手中。
为了给“扶贫摊位”提升人气,李洋想到了网络,决定上阵录视频“卖货”。他通过直播平台、网络宣传等方式打通线上销售渠道,为贫困户的手工坐垫代言。李洋还联系了宁津县邮政局,与贫困户建立长期扶贫合作关系,所售手工品均通过县邮政局免费发出。
没想到,这些手工坐垫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还接到了一个定做300条的订单,产品远销淄博、泰安等地。目前,除了周俊英老人,村里的10余名留守妇女也加入到手工编织的行列来。“既能挣钱,又不耽搁接送孩子上学,很充实!”留守妇女李俊玲说。
一个“敢”字,是对这个肩负着使命与担当的90后的注脚。现在再说起李洋,远近乡邻都竖大拇指,夸他“勤快、踏实、肯干”“思想新、脑子活、本事大”。
提到村子未来的发展,李洋眼中露出兴奋。他打算继续探索“扶贫摊位”这条路子,依托网络拓展本地的农产品销售,在贫困户和消费群体之间建立便捷的交易渠道,实现造血式扶贫。
德州24小时出品
记者|朱代军 李榕 孙耕 通讯员|孙久生
剪辑|孙耕
鸣谢|宁津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