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
千年枣树、万亩枣林、可爱的枣娃、杨安镇的仿古牌楼……8月13日,记者走进杨安镇前杨村杨得华家中,看到一幅幅饱含乡土气息的剪纸摆满了客厅。而一把剪刀,一张纸,如此简单的两样东西在她的手中,很快就能变成栩栩如生的作品。
今年47岁的杨得华是一位剪纸爱好者,她读书不多,朴实内向,但提到剪纸,她的脸上神采飞扬。“杨安镇有悠久的剪纸习俗,逢年过节,剪纸是点缀气氛的必需品。”杨得华说,“奶奶是我的启蒙老师,以前她坐在炕上,拿着小剪刀,裁一沓红纸,‘咔嚓咔嚓’剪窗花,我在一旁看得入了迷。奶奶看我喜欢,就握着我的手剪。”
上世纪90年代,杨得华的作品就先后在乐陵春节书画展、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书画大展赛等活动中获一等奖,这给了她坚持剪纸的信心和勇气。40多年来,无论是结婚生子,还是打工挣钱,她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爱好,并创造出双色、三色立体剪纸,让画面更富有层次感,造型更加丰富多彩。
其实,在杨得华的作品中,最打动人心的还是包含其中的浓浓故乡情怀。她以敏锐的审美眼光用剪纸的形式再现乐陵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从她创作的剪纸长卷《永远的乡愁》中,可以看到细腻精致的手法,充满灵动的气韵,栩栩如生的人物,脉络清晰的枣林等,这也是她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的原因,其中多幅作品被杨安镇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地客商。
让杨得华感到高兴的是,现在,她的剪纸“手艺”也成为一项收入来源。“一幅《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卖了5000元,靠着剪纸,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杨得华说,剪纸能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这也让她的业余生活丰富了起来。
今年5月,杨安镇农民艺术团成立,杨得华被聘请为艺术指导老师。创作之余,她又肩负起传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担子”。
“我想将剪纸艺术传授给家乡的孩子、留守妇女,让他们也用剪纸‘剪’出杨安人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杨得华感慨,很多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有学习这门技艺的天赋。她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爱上剪纸,使剪纸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弘扬。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于春芝 通讯员|杨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