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来了,又一批青少年开始了人生新航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青少年中间,和他们交流谈心,聊理想、聊学习、谈事业、谈做人,真情关怀,语重心长。在新学期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感悟习近平对青少年说过的知心话。
◎“在学校要心无旁骛”
2016年4月,习近平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自习室与同学们愉快交谈,并勉励大家“在学校要心无旁骛,学成文武艺,报效祖国和人民,报效中华民族。同学们好好学吧!”
在习近平看来,“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2018年在北京大学,他叮嘱道,“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2017年在中国政法大学,他告诫同学们,“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
习近平还提醒青少年注意,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实践,也离不开健康的身体。谈社会实践,他说“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谈强健体魄,他以自己在基层的工作经历劝年轻人不要老熬夜,嘱托同学们“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养成,习近平曾形象地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特意嘱托老师们:“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说,“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他鼓励青少年“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激励大家“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今年7月,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他曾饱含深情地分享人生感悟:“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对于青少年可能经历的各种疑惑和彷徨,习近平告诉同学们,这些“是正常的人生经历”,“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2015年6月,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这样说道。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2019年1月,习近平在南开大学考察时,特别提到张伯苓老校长的“爱国三问”。他强调,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就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他还嘱咐同学们,“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正如习近平所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