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深夜忆恩师
文|戴连强
今天下午,受组织委派到市委党校报到,开启为期三周的培训。虽然这次疫情后党校同时开了三个班次,但与十九大学习培训时的车水马龙相比,依然显得冷冷清清,尤其是晚上偌大的校园里树影斑驳,秋虫鸣唱,更是让人感觉寂寥。想起今天是白露节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不时涌现脑海。
晚上十点多了,我不觉想起了最近去世的两位高中老师。一位是8月17日去世的历史老师李教华,享年87岁;一位是8月29日去世的地理老师孟宪英,享年92岁。古语说:仁者寿。尽管李老师和孟老师也都是高寿之人了,但相隔12天相继去世,还是让我们感觉有些突然。打开同学群,老师去世的消息都是在母校当副校长的马卫东同学发布的。因为李老师后来担任过一中主要领导,他还贴出了学校发布的李老师去世的讣告,讣告对李老师生平作了高度评价。浏览一下同学们的留言,都是表达的对两位恩师的悼念之情。对李老师的怀念,用的多是“德高望重、和蔼可亲、品德忠厚、勤勉敬业、教书育人、菩萨般充满正能量的老师”等褒义词,还有李慧善同学撰联“披肝沥胆耀杏坛,星沉月落尽哀鸣”、鲁连静同学撰写的“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活新花”,更有赵学军同学“人生之师,教育之旗”的高度赞誉。对孟老师大家也是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一句句充满感情的悼念之词,还是颇有文采的连静同学撰有“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平生壮志三更梦,万里西风一雁哀”,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偏僻的田口乡联中考入临邑一中的,那时的一中除了有英语,还有日语和俄语教学,而且师资很棒。因为英语正在推行标准化试行,考分普遍较低,而日语和俄语考分都比较高,所以那几年母校高考成绩在德州地区名列前茅。当时一中每个年级有四个班,其中三个理科班,一个文科班。我如愿进了文科班,有90多个同学,是绝对超大班额。我们的任课老师除了数学老师更换频繁外,其他老师相对稳定。李老师一直是教我们历史课,他身材偏胖,尽管行动有时候不太方便,但他讲课声音洪亮,板书认真,对人和蔼可亲,解疑释惑不厌其烦。更因为他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在老师中有很高的威望,后来当了校长。记得有一年夏天晚上,李老师晋升高级教师,有许多表格和材料需要抄写,让我和栾胜英同学去帮忙,师母给我们加夜餐,下了香喷喷的荷包鸡蛋面,至今想起还唇齿留香,垂涎欲滴。孟老师则一直教我们地理,按照当时的要求,高一入学后,先把初中的知识要点重新温习一遍,在孟老师的点拨下,我对经纬度、海拔高度等计算方面的题目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孟老师喜欢上课提问,而且拖着长音,而齐向东、高学刚、栾胜英是他提问频率比较多的同学。后来我在德州工作,和孟老师的女儿多有接触,他就给我写了书法作品,让女儿捎给我,对我多是勉励之词,至今我珍藏着。当年我们班最后考入大中专院校60多人,其中不乏考入北大、南开、山大等名校者。
我们这届同学现在都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有的当了爷爷奶奶,有的当了姥爷姥娘,还在工作岗位的年限也不多了,都在尽力站好最后一班岗。高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除了感谢小平同志恢复了高考制度,我们还要感谢倾尽心血把我们送进大学的恩师。在此也衷心祝愿李老师、孟老师一路走好!您们将永远活在学生心中。
戴连强,德州市政协常委、德城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德州市委秘书长。
德州日报全媒体出品
作者 | 戴连强 编辑 | 李玉友